本报96706热线消息父亲遭遇车祸住在重症病房,儿女为了高额的医疗费在病房外一筹莫展。 |
 |
想起重伤的父亲和巨额费用,姐弟俩痛哭流涕。 吴金彪 摄 | |
|
本报96706热线消息父亲遭遇车祸住在重症病房,儿女为了高额的医疗费在病房外一筹莫展。“只要能借到钱,哪怕给人打一辈子工!”12日,在齐鲁医院重症病房外,来自德州的大学生姐弟俩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
姐姐刘金枝告诉记者,他们是德州齐河县赵官镇刘黄村的,父亲刘文贵多年来一直在村里的一个预制板厂打工挣钱,供他们姐弟二人上学。
2008年11月14日的一个雨夜,父亲在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被一辆面包车撞伤,颅骨骨折,司机逃逸。父亲在雨中躺了四个小时后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因为病情危重,2008年12月8日,刘文贵被从当地医院转到了省城的齐鲁医院。
弟弟刘超告诉记者,他目前在德州的一所专科学校读大三,父亲出事以后,他就向学校请假,和姐姐一起陪伴在父亲身边。出事那天夜里,听到满脸是血、意识不清的父亲在病床上还说着“装车”、“卸货”等胡话,姐弟俩哭了很长时间。
“当时只是想把父亲的伤治好,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然而,几周后,父亲的伤势趋于严重,粒细胞缺乏、肺部感染、败血症……2009年1月6日,医院给他们下达了病危通知。
“经过治疗,这些天好多了,医生说治好的希望很大。”眼看父亲的病一天天好转,姐弟俩却高兴不起来。为给父亲治病已经花了十多万元,到现在还欠医院5万元左右的医疗费。家里亲戚朋友都借遍了,“树卖了,牛卖了,房子也卖了,实在是没办法了。”刘超告诉记者,撞伤父亲的司机虽然找到了,然而对方出了几万块钱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姐弟俩一直表现得很坚强,表示只要迈过这道坎,一定会努力打工挣钱、还钱。从山师自考毕业后,姐姐刘金枝就在当地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教书,并报名参加了今年的研究生考试。
“如果考上了,可以不读研,先替人打工还钱。”她坦然表示。“不过希望好心人能借我们一部分钱,先把父亲的病治好,哪怕帮他打一辈子工!”说到这里,刘金枝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
|
|
|
|
滨州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滨州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滨州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滨州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滨州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滨州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滨州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滨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