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天骄近照

帮助群众寻回丢失财物

将为老人办理好的身份证送到家

到群众家中进行走访
大众网滨州8月4日讯(通讯员 赵云海 赵辉) 张天骄,男,汉族,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无棣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第四警区民警。从警以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爱岗敬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忠实地履行着人民警察的职责。他多次被各级党组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2009年11月被无棣县团委评为“青年文明工作者”。他以对党和群众的热爱,谱写了一曲新时期警民和谐之歌。
深入辖区,搭建警民联谊桥梁
2011年2月17日,张天骄在党校家属院走访时,了解到刚结婚不久的郑某和王某两人,因为感情不和,经常发生争执,而且有时动手打架,不但影响了两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而且对楼道内其他住户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张天骄了解情况后,与郑某两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分析矛盾根源,通过多次说服教育,二人不仅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而且保证以后会和和睦睦的过日子,不再争吵打架。
2011年4月10日,张天骄与所内民警到辖区方正福利厂召开“大走访”开门评警座谈会,向生产一线职工汇报近期治安管理工作情况,发放警务公开资料。职工们对这一工作形式表示欢迎,纷纷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并且认真填写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征求意见表》。通过这次开门评警,他认真梳理职工们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关于队伍建设、治安工作等方面10余条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步行街商铺进行走访时,一位女业主向张天骄诉说了商店被盗的经历,自己不仅物质上受到了损失,精神上也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经常担惊受怕,夜不能寐。他立即向所领导汇报,采取措施,加强了夜间的治安巡逻,扩大社会管控面,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社会治安防控中来。
张天骄利用晚上、周日等休息时间对所辖的滨河花园、田园小区等社区1800余户居民,沿街400余家门市,逐一进行了走访,向群众发放“防盗、防抢、防骗安全常识”及“无棣县公安局致全县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并特意印发了2000余张警民联系卡发给居民,方便群众联系。每到一处,每进一家,他都仔细倾听居民对做好辖区治安工作的建议,认真记载居民的家庭实际困难,使居民深切地感到公安民警的走访不是走形式,而是扎扎实实地了解民情民意,因而都愿意敞开心扉向他倾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脚踏实地,解决群众身边的实事
在“大走访”过程中,张天骄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无棣县化纤厂职工李某下岗后,三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面临退学的难题,他得知这一情况后,联系相关部门落实低保政策,并帮助李某利用自身特长建起一家小包子部。现在李某的两个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日子正在一天一天好转。
2011年1月8日,张天骄在走访中了解到富建工地拖欠德州100余名农民工工资款30余万元,因春节将近,农民工急着回家,所以情绪非常激动,处理不好就有可能转化成群体性事件。在得到领导批示后,他及时联系劳动局、建设局、信访局等部门,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责任人梁某从外地找回,仅用三天时间,就妥善地处理了这一事件。
2011年1月23日,张天骄在辖区走访时,了解到部队转业军人、原商业综合服务公司下岗职工丁某家庭生活困难,立即向所领导进行了汇报,购买了米、面、猪肉、食用油等过节用品,送到了丁某家中,丁某一家人非常感动,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张天骄共帮扶困难群众15户,为困难群众送去油、面等生活用品及技术知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而赢得了辖区内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锐意进取,探索构建警民联系的长效机制
为巩固”大走访”开门评警的成果,张天骄根据辖区的特点,在建立警民联系长效机制上下了不少功夫。
他利用节假日到辖区企业开展劳动换位体验活动。深入辖区内德惠丰不锈钢厂内,体验工人们劳动的艰辛,向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概况,倾听企业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互联网创新形式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开通公安微博,即时通报警务信息,听取社情民意,征集网友建议,答复网民咨询,收集举报线索,接受报警求助,搭建警民新型互动平台;利用短信平台,向辖区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案件当事人、行业负责人等发送问候短信、防范短信、提示短信、温馨短信,不断与群众进行沟通,在群众中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奏响了构建警民和谐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