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官村是无棣县佘家镇最大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繁重,仅道路一项就要完成4.6公里的全面硬化和衬砌边沟以及30000多平方米的街巷胡同硬化。截止目前,该村已完成主路硬化4公里,衬砌边沟4000米,各项扫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整个工程到现在已经花费200多万,村民却不用...[详细]
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帝赐街是北海新区最大的村庄,2012年的大雨全村被淹,道路积水最深超半米,村里修路工作迫在眉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始后,该村村民自己筹集资金25万元,义务出工4000多人次,完成了全村新修水泥路6000米、衬砌边沟14000米、砖铺胡同9...[详细]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办事处庄科李村村民收入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村级无流转土地,集体经济收入空壳,但经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该村被列为滨州市2014年春季科学发展观村级观摩点。村里不仅完成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还引进投资300万元进行农电网改造,清淤...[详细]
邹平县孙镇范家村党支部书记范宗华今年71岁,做过肺癌手术,现只靠一个肺呼吸。村里修路,他顶着烈日坚守施工现场1个多月;村里无集体收入,他个人带头捐款3000元,6个儿子捐款6000元,3岁重孙子也捐出了100块钱的压岁钱;修路需重新规划,村里拆迁居住房屋80余间,...[详细]
邹平县码头镇地处偏远,农村道路建设基础十分薄弱,经济空壳村、大村、土地问题等给村级公路建设造成很大困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后,该镇分管农村道路建设工作的副镇长刘昌禄,协调修路占地问题,结束了冯王村60年不通公路的历史。对于整治难度十分大的归苏...[详细]
“要致富,先修路。”滨州高新区大刘村再次印证了这句俗话。未修路前,村民卖粮比邻村便宜买肥料却贵,遇上下雨西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村里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后,户户门前通上了水泥路,村民直说“再大的雨也可以睡安稳觉了”。路好走了,村民卖瓜收入增加一...[详细]
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 有的只是默默奉献交通事业的满腔热诚:工作18年来,他曾开过6辆皮卡车,行程40余万公里;因工作太忙,他曾经一个多月没回家,姑父去世仍坚守施工现场;公路三通工程开展以来,他跟同事一起深入到第一线调查,一个月内跑遍博兴县全部448个行...[详细]
沾化县泊头镇道口村抓住环境综合整治这一机遇,硬化进村路和主街道7.5公里、铺设街巷10000平方米,总投资170余万元。为解决资金难问题,群众自觉捐款筹资金集65万。66岁的老书记段金廷患脑血管病已有20多年的时间,村里硬化道路,他坚守施工现场2个多月。52岁的老党...[详细]
滨城区滨北街道办薛家村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第二批达标村,村里募集捐款,村支部书记王振祥一人掏了4万元,并为村里垫付5万元;患肺癌晚期王新忠是村民们信得过的老主任,他负责监管村里公路的质量,坚守施工现场2个多月;村里将阻碍道路硬化的12户60间危房进行了拆...[详细]
2013年8月份开始,滨城区杨柳雪镇邓家村也开始了道路“三通”硬化工程,一说村里要修路,村民都很积极踊跃,有钱的捐钱,没钱的出力。村党支部书记梁红军放下自家生意,盯靠施工现场2个多月;修路拆除民房二十七八间,村民说“只要有住的地方就成”,拆迁费只字未提...[详细]
建国以来,阳信县共有69个村从未修过公路,水落坡镇张先生村就是其中之一。借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张先生村即将通上公路,村民更是积极踊跃捐款,村里嫁出去的闺女给村里捐款、不在村里居住的19名村民听说村里要修路,主动回村捐款6万多元。 [详细]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惠民县皂户李镇新屯村将村集体的100亩土地承包给村民,26万的承包费用于村里道路硬化、绿化,修健身广场,村民不掏一分钱。村里把道路管理分到每户负责,并在村里安装了6个摄像头覆盖全村。“村里还买了音响放在健身广场上,每晚在广场上健身的人...[详细]
阳信县金阳街道办东刘村,作为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从建国以来从未修过公路,谁家娶媳妇要是赶上下雨,就得用拖拉机将婚车拖到家门口。自从全市掀起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潮后,东刘村也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开始修路,村里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典型:7名群众代表义务出工,...[详细]
他在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一干就是38年,凭借“对事不对人”的工作作风和“大道上讲理、桌面上算账”的工作原则深受村民信赖。在办事处9个村中,他1979年带领村民首先安装照明用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后,他卖掉自家12亩小麦的收成,为村里垫付3万元施工费。尽管已是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