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五年看滨州:免费送戏万场 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2016-12-12 16:4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卢志强

  编者按:收官"十二五"、启航"十三五"。过去的五年,滨州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干兴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为聚焦滨州五年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大众网今起推出《回眸五年看滨州》系列报道,采用网络、手机传播新形态,充分展示五年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亮点、新成效。

  回眸五年看滨州:免费送戏万场 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大众网记者 卢志强

  近年来,滨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按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滨州特色文化形象与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和谐,2012年以来,创作文艺作品3700余件,获得国家级奖项51项,省级奖项320余项。滨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戏近万场,为农村放映电影近30万场,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市县乡村四级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滨州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其中市县两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其中市县两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其中一级馆6个),9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全部达到国家三级站以上标准,全市共计建成农村文化大院4599个,农家书屋3978个。完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法人治理结构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市首家完成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备受瞩目的滨州市文化中心(不含滨州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并对市民免费开放。2016年,完成17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创建任务,60%的村(社区)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0%的省定(市定)贫困村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初步构建起15-20分钟的城乡文化活动圈。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市、县文化馆、图书馆16个,其中市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全市9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三级站以上标准。全市建有村(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文化大院)4992个,60%的村(社区)已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得到不断健全和完善。

  实施艺术精品创作,2012年以来创作文艺作品3700余件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滨州创作文艺作品3700余件,获得国家级奖项51项,省级奖项320余项。2013年,群星合唱团的合唱作品和滨城区文化馆的东路大鼓《太师训徒》获第十六届群星奖,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李晓静获全国"群文之星",三件美术作品入围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滨州成功承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活动。

  近年来,吕剧《杨广和》、京剧《红荆花》等多部戏曲作品荣获国家、省级奖项。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以无棣县回族女性民营企业家从桂兰为原型创编排演的现代吕剧《兰桂飘香》,经过3年的打磨提升,2016年9月作为唯一代表山东省进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荣获戏剧类剧目银奖,继现代吕剧《梨花雨》、《杨广和》之后,打造完成了滨州少数民族题材剧目创作三部曲,创造了连续三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连续三次均斩获大奖的优异成绩,为滨州和山东争得了荣誉。沾化渔鼓戏剧团的《墙角》、《村里有个烂筐子》和博兴扽腔剧团《廉政灶》等小戏作品入选全省舞台艺术"4+1"工程扶持项目。吕剧《狗不咬的干部》、渔鼓戏《村里有个烂筐子》、扽腔《扶贫风波》3部小戏作品入选第二届全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作品暨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截至2016年底,滨州已连续两年有精品力作入选省舞台艺术"4+1工程",连续三年有小戏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基层地方剧种抓亮点特色、市级专业剧团抓创新提升的发展道路,精品创作取得可喜突破。

  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市直三家国有文艺院团挂牌成立演艺公司

  2014年1月8日,市直三家国有文艺院团正式挂牌成立演艺公司,初步完成转企程序,制定了《滨州市市直三家演艺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确定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实施步骤。组织三家改制院团从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入手,稳步启动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

  2015年,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召开本系统包括文管中心、出版事业发展中心、文物店三个经营性事业单位在内的会议,按照"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的原则,制定市出版事业发展中心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2016年,修改完善市出版事业发展中心转制为企业的工作方案。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戏近万场

  滨州市加强对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规划实施,培育推出了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项目。开展了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主题的广场文化活动、健身舞大赛、"送欢乐下基层"、"免费送戏"等文体活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尽情享受文化繁荣发展带来的成果。实施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使每个行政村(社区)年均看一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实现为基层群众"免费送戏"活动全覆盖的目标;组织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利用冬季农闲时节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大餐;承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组织博兴董永文化艺术节、秦皇河龙舟赛等特色地域文化活动。获得"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组织工作奖";获"全省十艺节筹办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第六届小品曲艺大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传统曲艺传承成果展演暨第七届小品曲艺大赛优秀组织奖"等奖励。

  据了解,滨州积极引导和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2000余场,评选认定"群众文化品牌活动"12个,举办各类艺术和群众文化培训3000余场,培训文艺骨干和群文骨干20万人次,实行免费送戏近万场,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农村放映电影近30万场。实行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覆盖率100%。

  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近6倍

  自2004年以来,滨州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由12.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2.88亿元,增长了近6倍。 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67%。市委市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等10余个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项目等载体建设,2014年,建设2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15年,评选认定首批示范园区4个,示范基地6个。2016年,重点推进52个文化品牌提升工作。目前,滨州6个基地被推荐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编印《文化产业政策汇编》,积极宣传引导优惠政策。

  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滨州辖区内广播信号覆盖实现100%

  面对政策调整、资源萎缩和竞争加剧带来的冲击,滨州不断自我加压,通过开设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手机台等形式,积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更好的为群众提供广播电视服务,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公共服务建设工程, 2016年被列入十大民生实事,截至11月20日,滨州辖区内广播信号覆盖实现100%,传输广播节目5套以上;滨州市电视台和各县区电视媒体的地面数字电视已全部建成,实现播出电视信号17套;广播电视共计播出21套,圆满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目前,滨州共有市级电台1家,市级电视台1家,县区级广播电视台7家,广播电视发射台站9家,行业网站5家,微信公众号7个,手机客户端4个。

  同时,滨州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4年成立行政审批科进驻市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市文广新局和市文物局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审核上报事项统一授权至行政审批科办理,切实做到"应进必进"和"两集中两到位"。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共计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4项、下放4项,简化程序19项,取消所有的行政审批收费。

  回眸五年看滨州:滨州成为全国28个健康发展城市之一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近期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迈向健康城市之路》。蓝皮书指出,2015年全国288个城市中,共有28个城市处于相对健康的发展状态,滨州名列第20位。健康城市是一种全新、综合、多维的视角,是对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为特征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积极应对。近年来,滨州坚持“六个更加注重”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速度服从质量效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群众打造了一座亲切宜居城。 

  回眸五年看滨州:改造棚户区188个 惠及居民4.1万户 

  近五年来,滨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行业保障能力、住房保障工作、建筑节能降耗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五年间,滨州共开工建设保障房23850套,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600户次、共计886.3万元,各年度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改造棚户区188个,涉及居民4.1万户,改造面积351.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17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4座,超过70%的建制镇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市城区201个小区808.55万平方米实现热计量收费,2012-2016四个采暖季共计退费4626.61万元,实现了百姓节费、社会节能。 

  回眸五年看滨州:全国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 滨州全省第一 

  清华大学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通过对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研究,推出"2016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其中滨州位居全国第十五位、山东省第一位。近三年的全国排名表明,滨州财政透明度已稳居全国一流水平,其背后是滨州财政支出公共性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回眸五年看滨州:城镇新增就业26.27万人次 

  2012年以来,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2012-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26.2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4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69%、2.2%、2.21%、2.19%,均低于4%的控制目标。与2012年初相比,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35.02万人,增幅22.67%。 

  回眸五年看滨州:通用航空与教育培训相结合 筑起航空特色产业体系

  2016年6月20日,滨州学院官网发布的《我校召开"学校更名"论证会》这一消息引发网络一片热议,有网友吐槽,这个名字改得简直要逆天了。是什么原因促使滨州学院更名?源于滨州航空产业近年来的突飞猛进,源于滨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航空发展战略。2005年,奥地利钻石飞机落户大高通用航空城;2006年,滨州学院率先组建全国地方高校第一个飞行学院,2009年,滨州学院被纳入民航招飞系统;2014年,国际青少年航空教育协会会长、美国民用空中巡逻队原国家司令艾米·考特尔少将率团访问山东省北镇中学;2015年,北镇中学正式与空军招飞局济南选拔中心签订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建设协议书,滨州航空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