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市立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巩天玲
巩天玲到病房查房
巩天玲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大众网滨州5月21日讯(记者 纪学敏)她曾为了“工人梦”放弃上大学机会,17岁就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她带着对职业的热爱,由中专自考了大专、本科,她从事卫生事业30多年,已经成为医院副院长,还奋斗在一线。她是滨城区市立医院副院长,主任护师巩天玲。
为了“工人梦”放弃大学目标上中专
巩天玲,1964年生,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5岁的巩天玲参加了中学考试。考取高中上了不到2个月,又收到了中专的录取通知书,“上中专可以当工人,那时候当工人可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为了这个“工人梦”,巩天玲成了北镇卫校的一名中专生。
17岁的巩天玲卫校毕业,被分配到市立医院做护理。那时候整个医院58名工作人员,巩天玲年纪最小,但是人小志大,白天干活,晚上也待在病房里忙活。年底医院评先进,巩天玲成了第一个未满十八岁的先进个人,获得了一个印有“先进工作者”的茶缸子。“一直很稀罕,用得很仔细,就是孩子小时候摔坏了。”
面对艰苦环境和辛苦工作没有退缩
刚上班那会,医院很破烂,一共两排房子,一排是门诊,一排是病房。没有住的地方,巩天玲就住在病房。后来医院盖了一排新房子,一家人住在一间平房里,一住便是十年。
条件艰苦,工作辛苦。“那时候的冬天很冷,一开门整个屋子都冻透了,半夜跑到急诊室给挂号的孩子打针是常事。”到了1987年,巩天玲的女儿还小,她白天要上班,晚上带孩子。由于晚上经常接到临时加班的电话,孩子只能由姥姥带,到后来,孩子的老姥姥也过来一块帮忙带孩子。虽然是这样,巩天玲从没打过退堂鼓,更没想过放弃。
中专生自学成本科生
1981年的时候,医院设备很简陋,墙上也没有正规的示意图。巩天玲虽然只是中专生,但也算是科班出身,接受过专业培训。她用圆珠笔将学到的比如静脉输液等流程和注意事项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供大家参考学习。
随着接触面的扩大,巩天玲明显感觉到知识储备不足。1984年,巩天玲到人民医院进修,回来后担任护士长一职。那时候,医院又来了好几批新人,知识水平整体也提高了。“护士长要跟着手术组开会,并且参加讨论,明显地感觉到知识不够用了。”同事与职务的双重压力“逼着”巩天玲不断地看书,学习治疗知识。
1993年,滨州广播电视大学招护理专业,巩天玲不假思索就报考了。拿出高中的书本,到滨州师专文化课补习班学数学。“那时候年轻,学习劲头很足,拼了的感觉。”
巩天玲说,女儿在学习方面受自己影响很深。除去上班就是自学和考试是女儿对她的描述。白天上班,晚上看书,累了就先睡觉,等到12点后再起床看书,就是巩天玲那时候的状态。
带着这份执着和毅力,巩天玲用了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高等护理专科及本科的学习,并完成了从护士到正高级主任护师的转变。在她的带动下,全院掀起了学习热潮。
院长亲自上工地垫土,见证医院发展
滨州市立医院从1985年开始按照国家规定的二级医院水平进行建设,巩天玲见证着医院由最初的两排房子到现在的发展。目前,东区新院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东区新院又叫东区老年护理院,巩天玲担任项目组组长。每天除去医院的工作,她必须到一线进行战斗。记者去采访时,巩天玲刚从工地上过来,满身土,满脸汗。“工地上都是黄沙和泥土,天气还这么热,巩院长坚持天天到工地协调。”巩天玲同事告诉记者。
巩天玲说,新院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带领大家克服困难。最初这里只是有5个水湾、2个排水渠的荒地。巩天玲亲自带人到工地垫土,“荒地里会有坟墓,水里有蛇,只能穿着雨鞋硬着头皮上。”
“职工公寓已经建好了,附近有学校、有小区。”预计到年底,就可以搬到新院办公了。说到这些,巩天玲满脸欣慰。
巩天玲说,现在还不是时候静下心来回想以前,但是年轻时候的那些经历确实都很宝贵。她实现了自己的“工人梦”,为了这个梦她一直在努力,虽将到离岗年龄,她还会继续看书、学习、运动。“我才49岁,后续的路还很长。”
资料:
巩天玲,1981年毕业后来到医院,1984年担任护士长,1998年到感染科兼护理部副主任,2000年任医院办公室主任,2004年任副院长至今。历年来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百佳护士”“三八红旗手”全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示范标兵等荣誉称号,先后当选为区、市党代表,及区人大代表、2010年荣获滨城区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