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滨州新闻

阳信"利民记"3: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书屋搬进新家

2013-11-15 09:12: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滨州;阳信;第一书记;利民记;党员;入党;书屋;新家
[提要]在劳店镇和洋湖乡“第一书记”帮扶的13村,村民农闲时聚在小广场跳舞健身,坐在农家书屋看致富书,在自己家门口搭台唱戏,党员定期开会议事找到归属感。

  编者按 

  11月上旬,大众网“走近‘第一书记’,共建美丽乡村”报道组来到阳信县,走进劳店镇和洋湖乡2个乡镇里5位“第一书记”帮扶的13个村庄。整洁的硬化路面通到每家每户,新修的沟渠让农田旱涝保收,孤寡老人住进保障房,贫困孩子有了新书包。即日起,大众网将推出“阳信‘利民记’”系列报道,透过百姓的视角,观察这5位“第一书记”的“答卷”。 

  

  

  搬到新家的书屋

  

  崔家村准备建设综合广场的场地

  

  60岁的崔振跃忙着修村里的边沟

  大众网滨州11月12日讯记者 陈宏发 纪学敏)在劳店镇和洋湖乡“第一书记”帮扶的13村,村民农闲时聚在小广场跳舞健身,坐在农家书屋看致富书,在自己家门口搭台唱戏,党员定期开会议事找到归属感。

  村里搭起小戏台,农村书屋搬新家

  劳店镇崔家村去年有了农村书屋,今年5月份,在第二批“第一书记”的张罗下,书屋搬了新家。记者看到,在这间书屋里,书橱占据了整整一面墙,里面摆满了科普、技术、小说等各种类型的书,旁边是阅读区,摆着二十余套桌凳。“之前在一间村民的房子里,很狭窄,现在搬到新建的办公室,看着敞亮,村民也愿意来。”崔家村村书记崔明贵说,这里每天都对村民开放,随时来随时看。“周末学生来的多一些,座位都能坐满了。”

  农家书屋前面的是一个露天的健身休闲广场,各种健身器材齐全,不少村民领着孩子来玩。“一到晚上或者周末孩子们都到这里来玩,有打篮球的,有玩这些健身器材的,可热闹了。”崔明贵说,就连附近别的村的孩子都来玩,整个村子都变得有活力了。

  旁边有一块整理好的空地,“这里已经规划好了,这边是羽毛球场,这边跳广场舞,这边滑旱冰……” 省委、省政府信访局省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副主任、崔家村“第一书记”万发科指着眼前的一片区域告诉记者,“篮球场西边的这片低洼地上,我们准备建一个小型戏台。”万发科了解到村里有不少爱好戏曲的村民,打算建好后邀请戏团来表演,也可以让村民自己上台表演,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老党员找回归属感

  6日,记者来到劳店镇崔家村,正赶上村里在修剩余的边沟,60岁的老党员崔振跃正拿着泥板抹灰。“我1977年入党,今年七一,全村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特别激动,又重新找到了归属感。”崔振跃说,之前组织生活少,有问题也没有地方反映,“现在每个月5号是民主议政日,我们能把自己的观点和老百姓的想法进行交流,有地方表达了,村里有什么事干着也带劲。”

  党员有了归属感,村民也思想也不能落下。从7月份开始,劳店镇东纪村每天5点开始播放小广播,向村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宣传致富信息。每天1小时,已经成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党的声音’小广播”。

  省委、省政府信访局网络信访处主任科员、东纪村“第一书记”赵尚认为,制度非常关键,有了好的制度工作才有方向。为此,东纪村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制定了每周集中学习制度、村民优良意见奖励制度和群众公益出工奖励制度。今年10月初,在村内实施巷道建设时,村民黄秀涛提出了砖面铺设成斜面排水量会更大的建议,被采纳后奖励了50块钱。“钱不多,但是村民都爱面子,我们开会时候当场表扬,还在大喇叭里广播表扬,以此来鼓励更多的村民为村里建设出谋划策。”

  村里有了制度规范的同时,村书记也要走出去学习新经验。今年9月份,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书记”带领10个帮扶村的村书记到滨城区、博兴、邹平等先进村进行了参观。“听别人讲一百遍不如自己去看一遍。” 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安全保卫部副经理、“第一书记”曹旭光说,书记们亲自接触了先进的经验,无形中就开拓了思路。

  引进来,走出去,“第一书记”充分利用各项措施带动村两委班子积极性和村民参与村子建设的热情。“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带给村民最大的利益,并将这些形成制度持续下去。”曹旭光说。

  

  

阳信"利民记"(1):修路铺巷挖水沟 帮扶村变身文明村

  修大路、铺小巷、挖排涝沟、建人保服务站、种植苗木……由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和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派出的5位“第一书记”帮扶阳信13个村庄,经过一年半的建设,村容村貌向城市看齐,连村里小伙子找对象“都容易了不少”。

阳信"利民记"(2):老人住安置房 困难户攀上好"亲戚"

  6日,记者在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和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的13个村了解到,困难户得到“一对一”帮扶,重病村民得到了全村人的捐助,低保户住进了安置房,敬老院老人穿上了新棉衣。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举措,让村民切实感受到 “第一书记”带来的变化。

  

  

  

初审编辑:陈宏发
责任编辑:宋静涵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