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感恩社会 去世后捐献角膜
2013-03-06 11:02:00 作者:王君彩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滨州;雷锋;滨州;七旬老人;感恩;社会;捐献;眼角膜
[提要]您愿意在死后捐献您的器官吗?”面对这个直白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摇头,而在滨州市滨城区颐寿苑敬老院里,有一位七旬老人却主动提出在死后要捐献全部能用器官,并立下遗嘱。最终老人成功了捐献出了眼角膜,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这位老人名叫崔其峰,他的所作所想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是崔其峰老人的信念
大众网滨州3月6日讯(记者 王君彩 通讯员 刘迎辉)“您愿意在死后捐献您的器官吗?”面对这个直白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摇头,而在滨州市滨城区颐寿苑老年公寓里,有一位七旬老人却主动提出在死后要捐献全部能用器官,并立下遗嘱。最终老人成功了捐献出了眼角膜,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这位老人名叫崔其峰,他的所作所想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3月5日下午,在颐寿苑老年公寓里,院长鄢桂珍向记者介绍了崔其峰老人的生平。鄢院长说,崔其峰老人今年74岁,他在27岁的时候因病瘫痪,在此后的40多年时间里,只能躺在床上度日。“老人是北镇街道昌龙社区六街居委会居民,在我们这儿住了两年半时间。”据颐寿苑院长鄢桂珍介绍,老人性格开朗、善解人意、喜欢帮助别人,虽然身体不能动,但思维很好,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思想也很先进,平时喜欢看电视新闻、看书、听收音机还经常写字。
在崔其峰老人生前居住的房间里,记者看到床铺还空着,一边的墙壁上贴了一大片老人剪的图片和写的字。“关心别人 快乐自己”、“中华腾飞 幸福万万家”。鄢院长说,这都是老人自己所想所写,一个只能躺在床上生活的人都这样积极向上的对待人生,更何况作为健全人的我们呢!
崔其峰老人生前就说起过捐献遗体或者器官的事情。鄢院长介绍,今年的2月1日,老人病重,一直呕吐不止,于是要求她联系红十字会,要将其遗体或能用的器官捐给社会。老人几度昏迷,清醒间隙,他当着侄子的面写好了捐献遗嘱,并催促鄢院长赶紧帮我联系红十字会。鄢桂珍被老人和家属的真情打动,随即打电话通知了彭李街道办和滨城区红十字会,当鄢桂珍告诉老人,下午红十字会将派人来签订捐献协议后,老人才安心地闭上眼睛,默默地离世。由于老人因病卧床时间太久,身体的器官大都老化了,只有眼角膜适合捐献,老人的侄子作为代理人,在《遗体捐献登记表》签字,完成了老人将眼角膜捐献给红十字会的遗愿。
老人在遗嘱中写到:请求颐寿苑院长联系红十字会,前来鉴定我的能用器官,如眼角膜、肾、肝、肺、体骨等捐献给红十字会,希望能为他人的健康用上,我的所做所想,感恩于社会、感恩于家人、感恩于颐寿苑……
3月6日,记者从滨城区红十字会了解到,从去年开始,滨城区范围内有3例眼角膜捐献,还有1例遗体捐献,5人签订自愿捐献器官协议书。另据滨州市红十字会资料显示,目前全市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53人,实现捐献7人,而器官捐献全市仅有6人登记,尚无捐献实例。滨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遗体捐献(包括眼角膜捐献)工作开展的不错,但是器官捐献的工作开展还很困难。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患者或亲属不接受器官捐献,而且器官捐献要求条件相对较高,器官摘取需要在病人死亡后较短时间内进行。
遗体捐献是指生前留有遗愿或在接受站登记并经公证后,死后由执行人协助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院校的高尚行为。捐献的遗体主要用于医学教育和科研,不能作为器官移植使用。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盲聋或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或听不见看不见,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或医学院校,让他们重获健康或者用于医学教学。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