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滨州两会2013 > 民生实事

明年30%集中供热居住建筑面积按计量收费

2012-12-25 08:36:00    作者:位鲁江   来源:滨州传媒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计量装置 节能改造 供热企业 居住建筑 用户可
[提要]2012年年初,市政府将供热计量改革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16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之一。2013年我市将积极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革,所有安装热计量装置的小区全部按照热计量收费,保证达到按计量收费面积占集中供热居住建筑面积30%的指标。

□本报记者 位鲁江

  2012年年初,市政府将供热计量改革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16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之一。具体要求为:开展供热计量改革,凡具备计量条件的居住建筑,全部取消按面积收费,实行按实际用热量计价收费。截至目前,我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安装完成面积199.24万平米,市城区安装完成面积88.53万平米。今冬采暖季,市城区所有既改与新建小区全部实行按热计量收费。

  >>>今年市城区

  热计量收费面积

  达305.8万平米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滨州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安装完成面积255.64万平米,其中市城区完成安装面积127.01万平米;今年全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安装完成面积199.24万平米,市城区安装完成面积88.53万平米。新建居住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安装共计完成38个小区128.96万平米。

  今冬采暖季,我市市城区所有既改与新建小区全部实行按热计量收费。市城区热计量收费面积将达305.8万平米,其中公共建筑49.83万平米,居住建筑255.97万平米。

  2013年我市将积极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革,所有安装热计量装置的小区全部按照热计量收费,保证达到按计量收费面积占集中供热居住建筑面积30%的指标。同时,明年我市将建立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智能技术平台,以达到供热企业可控、居民用户可调、供热主管部门可管的目标,真正实现供热计量智能化、系统控制自动化、住户用热自主化、政府监管数字化。

  >>>供热计量改革,实现室内温度热用户自主控制

  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热用户将实现室内温度自控,真正达到社会节能和用户节支的目的。热用户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后,用户可以根据室内实际温度及房屋实际用热面积,通过供热计量装置实现自主控制,即当家人不在家或所需实际温度不高的情况下,用户可将流量调小从而降低室内温度,达到节能和节费目的,避免了以往室内暖气温度无法实现自主控制而造成能耗浪费的情况发生,从而实现“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用”。而辅以我市目前正在实施的墙体保温改造,将进一步增强既有建筑物的节能保温效果,降低能耗损失,实现社会节能,同时对改善建筑物观感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进而提升房产价值。

  >>>用热计量收费

  当前采取两部制

  记者了解到,当前热计量收费采用两部制办法,即热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固定的基本热价,即供暖基础费,一部分是根据热用量收取的计量热价。其计算方式为:基本热费=基本热价×用户建筑面积(平方米);计量热费=计量热价×用热量(吉焦)。

  实行两部制计量收费的用户,供暖前按房屋建筑面积预交采暖费,供暖结束后实行“多退少不补”的政策,即供热结束后,如果按热计量收费少于按面积收费,低于的部分由热力公司退还给用户;如果多于按面积收费,多出的部分用户不用再补交费用。而为了鼓励热用户按计量用热,国家级园林城市验收的标准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由之前的4:6的比例调至3:7的比例,热用户承担费用进一步降低。

  >>>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施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费用将采取中央和省奖一块、市县财政配一块、供热企业投一块、施工企业让一块、产权单位拿一块、受益居民出一块、市场运作集一块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对于2011-2013年期间进行改造的项目,中央、省、市三级都提供有资金奖励政策,其中,中央财政按建筑面积补贴45元/平方米;省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补贴5元/平方米左右;市财政根据改造内容按5元/平方米或40元/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补助,并对各县改造项目按2元/平方米的标准设立奖励资金。

  根据省定目标任务,2011-2013年,滨州市将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面积290万平方米;到2015年,全市所有具备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要完成改造40%以上;到2020年前,全市所有具备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将全部完成改造。

李丽娟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