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滨州新闻

惠民“富农记”4:接上自来水 村民告别咸水

2013-11-25 14:04:00    作者:纪学敏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滨州;第一;书记;富农记;自来水
[提要]滨州学院3位“第一书记”帮扶的村子里,村民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柏油路,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实惠,不仅是村貌变了,村民变了,村干部的底气也足了。

  

  村里修了路,村民心里也亮堂了

  

  东郑村62岁的王淑凤向记者讲述,没铺路之前一下雨水就积很深

  大众网滨州11月23日讯记者 纪学敏)滨州学院3位“第一书记”帮扶的村子里,村民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柏油路,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实惠,不仅是村貌变了,村民变了,村干部的底气也足了。

  终结咸水历史,村民喝上自来水

    对于滨州学院“第一书记”帮扶的窦家村来说,修路是村民期盼多年的事情。“村里都是土路,卖鸡蛋的都不愿意来,怕颠破了。”滨州学院纪委纪检科科长、窦家村“第一书记”王尽新介绍,按照村里的习俗,结婚时候婚车都要在村里转一圈。“因为村里的路实在难走,婚车只能到周边的曹家转一圈。”不仅如此,每当下雨,汽车要停到村外,不然就陷在泥里。

  

  了解到村民最迫切的想法,“第一书记”开始了工作。今年10月6号,近1000米的柏油路面修好了。“村民高兴的放电影、放礼花庆祝。”王尽新说,如今,不只是卖鸡蛋的,就连卖馒头的、卖豆腐脑的每天都到村里来转,村民终于也享受到了送到家门口的服务。

  修路是大事,吃水也是大事。在滨州学院“第一书记”帮扶的村子里,村民一直饮用深井里的地下水,“我们把水样拿到学校做检测,成分含氟比较高,对牙齿、身份都不好。”滨州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主任王炳福介绍。于是今年10月份,在得到村民同意后,村里铺了管道,通上了自来水。记者在寇家村胡同里发现胡同前后都有一处石灰井盖,原来是放水表的地方。“每家的自来水表都放在胡同里,一是便于管理,查看水表数方便,也避免村民之间相互怀疑偷水的矛盾。”

  说起水改,东郑村62岁的王淑凤满是知足,“‘第一书记’来了之后,村里铺了路,水也换成了自来水,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王淑凤高兴地说,那天又试了试之前喝的水,“不能喝呀,再也不愿意喝了,自来水真甜。”

  水利桥连通排涝渠,浇地只用一个水泵

  寇家、窦家、东郑3个村外,围绕着田地的排水沟渠经过多年淤积,渠底基本被堵塞,各沟渠连通的地方只是一个小石灰管子,雨水一大就漫到路上不说,渠里的水根本不通。“第一书记”来了之后,在村外建起了水利桥,仅寇家村就有3座。

  “农村种地,要的就是旱能浇涝能排,浇不上水收成很受影响,水利工程很关键。”滨州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寇家村“第一书记”许明清说。

  14日,记者在寇家村南见到了已经修好的水利桥。桥下渠面宽约9米,深约2米,由此往东、北方向是其余的两个桥,将村子围绕起来,长约1000米。

  “之前浇地可费劲了,要用好几个水泵把水从这个渠里抽到那个渠里,再抽到地里。”寇家村村主任寇振国告诉记者,现在渠都通了,用一个水泵直接往地里抽水就行了,“又省事又省钱。”

  

初审编辑:陈宏发
责任编辑:宋静涵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