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滨州新闻

15岁少年因抢劫被判缓刑 持刀伤人曾梦见要杀父母

2013-09-30 17:50:00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父母 张林 教育合力 初二 王桂芳
[提要]”  久而久之,张林的性格变得内向,他对家人都有戒心,更不会和别人真心交流。在王桂芳眼里,张林给人的印象是思路清晰、谈吐流畅,但情绪消沉,很忧郁,很孤独,不是一个顽劣不羁的社会少年。

  少年法庭法官正在进行圆桌审判。圆桌审判取代了惯用的法官高高在上“八字形”庭审格局,采取温和对话形式,减轻他们的压力,有利于对少年犯进行教育、感化、挽救。 (资料片 通讯员供图)

  “抢劫成功我就去南方,不成功就进监狱,反正再也不回家了!”在看守所的两个月里,15岁少年张林(化名)从未想过家,没有想过父母。在这里,唯一让他害怕的是自己是否会失去自由和尊严。在选择抢劫之前,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父母自己要去看心理医生,父母为此骂他不争气。在父母看来,儿子一次次叛逆的举动让他的世界越来越迷茫,离家出走成为他生活的常态。最终,在一次次的思想折返跑中,他选择了走向极端。
  文/片 本报记者 赵树行 本报通讯员 宋传媛

    胡同口等妈妈,等来次次失望
  张林2010年3月份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虽然在看守所没有想过父母,没有想过家,但是他比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温暖。他从小生活在滨州农村,父母每天忙于养家糊口,一家人很少有时间呆在一起,而且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除了每次考完试过问下成绩,对于他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无暇顾及。
  张林说他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喝酒,看到他不听话就会动手打他。张林的妈妈曾经干过理发师,有时候回家会很晚。小孩子都粘人,张林小时候也如此。他非常渴望跟妈妈呆在一起,所以每天晚上他会蹲在胡同口等妈妈回来,然后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回家。在等妈妈的时候,张林就数数,每次他都希望数到10的时候妈妈就会出现,但每次等来的总是失望。
  童年的时光就在这令人失望的等待中过去,张林认为他的童年一点也不美好,从不觉得快乐。“父母让我吃穿不愁,但是父母与我太缺少沟通与交流了,精神上总是压抑、失望。”
  久而久之,张林的性格变得内向,他对家人都有戒心,更不会和别人真心交流。他不想和家人沟通,也无法沟通,因为他认为父母不考虑他的感受。辍学后,他想去南方打工磨练一下,家人不放心,不让他去。
  张林的社会调查员王桂芳说原来他姥姥来他家的时候,还叫姥姥。后来,姥姥来了他连姥姥也不叫了。家里来了人也不和人家说话。
  他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真正的转变是在什么时候。他从来不发泄,就是闷着。因为不善于和别人相处,和周围人的关系僵,他曾经出走过两次。第一次在五四小区呆了两天,想把电车卖了去东北,被家人找到了。第二次,去年三月份去了济南,在一个朋友那里,朋友告诉了家人,家人又找到了他。
    每天上网很晚,心事埋在心里
  在抢劫那天,张林曾经与妈妈发生口角,妈妈一气之下打了他一巴掌,长期的积郁加上一时的冲动酿成了大错。
  父母为了给张林解闷,让他安心呆在家里,不受网吧闲杂人员的影响,特意给他买了电脑。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他们一直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对他们有那么大的意见,不明白孩子走上这条道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更不明白他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老师们说张林很聪明,智力比一般的孩子要好。初一下学期,他开始不写作业。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他说都听会了,不用写,没用。慢慢地,他就懒了,不写作业了。后来上课也不听课了,不学习了。他在班里不学习,上课睡觉。但在课堂上从不公开顶撞老师,也不在班里捣乱。
  谈到张林的性格时,老师们说他性格很内向,很孤僻,不善于交流。找他谈话,他就是什么也不说。哄也好,吓唬也好,怎么说他都不听。他在学校受欺负也不说,老师不知道。对于张林抢劫,老师们都为他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
  张林每天晚上上网很晚才睡,早上一般不起床。出事那天中午了,他还不起来,妈妈叫他起床,他不听,就拧了他两把。他当时什么都没说,就是狠狠地瞪了妈妈两眼,然后就走了。
  家人说他生气从不发作。父母也知道张林想看心理医生的事,但每次都觉得好好的,看什么心理医生,树大自直,而且还得花钱。
  父母不知道孩子想些什么,也觉得不了解孩子。他平时不和父母交流,有事不和父母说。对父母很冷漠,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以前在外面挨了打还来家说,辍学以后,就什么都不说了。
    初二持刀伤人,反感父母思维
  张林发生大的转变是在初中。上初中时,他总是受别人欺负,挨打。他性格懦弱,又倔强,很记仇,总是憋在心里,心里充满了仇恨。他受别人欺负的事从来不和父母说,因为他觉得没用。
  在上六年级的时候,他在学校门口挨了揍,连着两天挨揍。正好开家长会,家长知道了这件事后找了人家,他又挨了揍。所以,他感到父母也没有能力帮助他,就对在学校受欺负认了。
  他感到很孤独,无人帮,只能靠自己。张林说“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物极必反。
  初二的时候,他拿刀和人打架,开始反抗,走向极端。他从初二持刀伤人后,没有人敢再欺负他了。“在学校挨打,老师不管。他说他们不配当老师,只上课,其他事不管,学生挨揍也不管。”他对所有人都有戒心,不相信别人。他认为他在老师眼里是个坏孩子,但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他做的事都是逼出来的。
  老师曾经说张林的心理不正常,他自己也觉得不正常。但是几次跟父母说看心理医生,父母都把他骂了回去。而在张林看来,父母只是不想花这个钱,父母太看重钱了。为了看心理医生,张林在初二暑假时曾到东营打工,一个月挣了400块钱,但是被家人要去了,对此,他很有意见。
  张林的父母也看出了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不同,别人的孩子阳光、快乐,而张林好像每天都心事重重。父母望子成龙,尽量满足他的物质生活。但张林反感父母的是,他们从不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
  “我曾经梦见他们(父母)用绳子勒我的脖子,想让我死。我从梦中跳起来,拿起匕首,想杀了他们,醒来后惊出一身冷汗。父母养我这么多年,我怎么能下得去手。”
    社会调查员王桂芳 >> 学校要“育人” 父母更要“言教”
  王桂芳是滨城区法院为审理张林抢劫案而聘请的社会调查员,张林被捕后,她对张林的生活背景、学习环境、成长经历做了详细的调查。她认为张林之所以犯下大错,是青少年在特殊情景下没能控制住情绪发生的激情犯罪,带有很大的偶然因素,但从深层次的原因看,偶然中似乎又存在着很多因素。  
  在王桂芳眼里,张林给人的印象是思路清晰、谈吐流畅,但情绪消沉,很忧郁,很孤独,不是一个顽劣不羁的社会少年。王桂芳说张林的性格像是给自己包上了一个坚硬的外壳,不和人交流,不让别人走进他的世界。因为不和别人交流,他的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造成了他的心理障碍。
  王桂芳认为父母不要以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父母的责任了,就足够了,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当孩子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训孩子,要认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无论是打孩子还是骂孩子,都深深伤害了孩子,在孩子的身体上、心灵上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造成了孩子身心的双重伤害,从而对父母产生误解、怨恨。在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的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埋下了暴力的种子。
  此外,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过于注重学生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思想动向洞察,惯性地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管理方式背离了人性化的本质,背离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再加上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后,没有有效地和家长进行沟通,没有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导致在学生中形成了“有问题自己处理,找老师和家长没用,靠打架和暴力就能解决问题”的畸形心理模式。
  现在,张林对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他说“犯罪就一步之遥,只在一念之差。”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30930/ArticelU03002FM.htm

初审编辑:陈宏发
责任编辑:季青云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