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明月
去年以来,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按照“争一流、上水平”的总基调,先后获得全国医改试点城市、全省人口计生目标管理奖、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中医文化建设、基本公卫服务、互联网+药具发放、乡镇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走在全省前列。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市22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5%。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价格调整部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药品临床监控、定期公示、处方点评等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二是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870家,床位20190张,卫生技术人员24520人,构建起十五分钟就医圈。7所乡镇卫生院获国家“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建成42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建1275人的专家团队,实现了医疗机构质量管控全覆盖。开展医务人员四级培训,申报领先专科50个,引进新项目、新技术152项次,受益病例9239例。柔性引进省以上专家272名,诊疗服务10957人次。建成标准化中医综合服务区53处,95%的基层医卫生机构,69%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三是公共卫生服务有了新进展。向居民免费提供12类45项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50元。部分县区妇保院建设将陆续开工,3家市级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3家新生儿救治中心已经建立,产儿科增加医护人员393人,增加床位463张。稳步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发放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1517万元,“两癌”筛查11万元人,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5.5万人。全市建立健康档案321万份,电子档案建档率83%。疾控应急能力得到增强,确保了我市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四是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迈上新台阶。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2016年全市共出生6.45万人,同比增加2.38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增加2.16万人;二孩比重为70.17%,同比上升12.03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6.49‰;自然增长率为9.24‰,同比上升4.5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5,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首次下降到110以下。五是行风建设实现新保障。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十有、十严禁、十不准”要求,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二三级医院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95%、97%。实施精准帮扶,明确96个定点医疗机构,为2.67万名患病群众落实“八个一”健康管理,超额完成健康扶贫年度任务。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密不可分,在此向关心支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更好的提升服务水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