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 滨州市80%乡村将建成美丽乡村

2017-11-30 17:2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亚明

滨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岩(左)与网友在线交流

滨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岩做客“中国·滨州”网

  大众网滨州11月28日讯记者 王亚明)11月30日下午,滨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岩做客"中国·滨州"网,参加"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主题访谈,围绕"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等工作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李岩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市连续开展了林水会战、生态文明村创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持续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整治资金80多亿元,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滨州力争到2020年全市美丽乡村达标村覆盖率达到80%,2025年实现全覆盖,力争提前完成省定目标。

  3年投入80多亿,全市村庄实现"三化"建设全覆盖

  【主持人】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说是目前我市"三农"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亮点工程,这项工作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市委、市政府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决心开展这项工作,怎么来看它的现实意义? 请李主任为我们介绍一下。

  【嘉宾 李岩】大家都知道,农村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地方发展质量、文明程度、管理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进行了深入安排,党的十九大又将"乡村振兴"提到战略高度进行统筹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上升到落实"四个全面"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加以推进。我市积极落实中央、省委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滨州实际,连续开展了林水会战、生态文明村创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持续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2013年起,全市上下以村庄"硬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掀起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热潮。经过三年的攻坚克难,全市累计投入整治资金80多亿元,完成村庄硬化4505个、1.5万公里,村庄净化5240个,村庄美化4973个,全市村庄实现"三化"建设全覆盖,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基础扎实、条件有利,作为农业大市,我们理应有所担当、主动作为,理应整体提升、再创优势,自觉承担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责任,努力建设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可以说,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形势所需,群众所盼,更是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矢志不渝的政治情怀,也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久久为功"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为推动滨州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奠定基础。

  力争到2020年全市美丽乡村达标村覆盖率达到80%

  【主持人】这样看来,美丽乡村建设真的是一件惠民生、顺民意、得民心的实事、好事、大事,那么要实现把我市广大农村建成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具体的任务目标是怎么定的,有哪些工作重点?

  【嘉宾 李岩】2015年6月,国家颁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对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等内容的具体标准作出规定;我省也出台了地方标准,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依据、遵循和评价标准。我市主动对接、积极作为,2016年出台了《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从2016年开始,全市新农村建设由"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向"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提档升级,力争到2020年全市美丽乡村达标村覆盖率达到80%,2025年实现全覆盖,力争提前完成省定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以村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文明建设为重点,在三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上进一步查缺补漏、精准建设,改造升级、规范管理,突出特色、分类实策,全面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全市102个示范村、1023个提升村,即将完成美丽乡村全年建设任务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出,这项工作是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的工作,今年以来,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嘉宾 李岩】好的。2017年,市委、市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列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继续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作为全市科学发展观摩的重要内容,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为抓手,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加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8月份,中央农办主任韩俊来我市调研,对美丽乡村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在9月24日召开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作为四个发言市之一,我市作了改善人居环境的书面发言;作为全省唯一整建制完成农村厕改任务的地级市,9个县区被隆重表彰(全省共24个县区受表彰)。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以"六个一"(即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院洁净、一品乡韵、一个产业、一方幸福)标准为抓手,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十项工作机制"(即组织领导、培训提升、目标考核、督导观摩、创新创优、示范引领、宣传引导、多元投入、社会评议、互联共享等十个方面机制)为保障,以拟建设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数据信息平台"为突破,以引入第三方督导考核为创新,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目前,全市102个示范村、1023个提升村建设进入扫尾收官,即将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探索美丽乡村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建、管、养、护"齐头并进

  【主持人】美丽乡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建的好""用的久"才是关键,我们在长效机制建立方面有什么举措?

  【嘉宾 李岩】我们一直在探索美丽乡村的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建、管、养、护"齐头并进,采取了许多有用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各尽其责,探索建立了多项长效机制。比如硬化方面,加强公路养护,《滨州市农村公路条例》已作为人大立法调研项目,市人大常委会将在条件成熟时安排审议;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方面,引导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有机肥厂,以乡镇或村居为单位组建粪渣粪液抽取和厕具维修队伍,对实现环卫市场化托管的村居将抽粪和维修一并纳入服务内容,着力解决改厕后续管护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对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养护、旱厕改造后粪便处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等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完善监督奖惩长效机制,特别是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农村改厕后粪污有效利用、处理问题,尽快拿出可操作的意见和方案。

  探索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破解资金难题

  【主持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网友的提问。

  【网友 春华秋实】我想问一下,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钱从哪里来?请问市里有哪些支持政策和筹资渠道?

  【嘉宾 李岩】这位网友你好,感谢你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对于财力相对薄弱地区来讲,破解资金瓶颈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在这些年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特别是在三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我们探索建立了"财政补、市场融、社会筹、群众捐"的多渠道筹资机制。"财政补",就是市县乡三级财政筹措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对村内主街道按每公里10-15万元进行补贴。对省级示范村每村给予100万元奖补,市级示范村每村50万元。"市场融",就是进行市场化运作,打造专门融资平台筹集资金,争取了长期低息贷款5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社会筹",就是倡议开展"机关干部集中捐助周" "百企帮百村" "在外人员回馈家乡建设"等活动,带动社会投入。"群众捐",就是动员群众积极捐钱捐物、主动出工出力。"政府出料、群众出工"的好做法遍地开花,其中还涌现出了一些贫困户、低保户等低收入群众积极捐款的感人事迹。同时,也鼓励县区、乡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BOT、PPP等模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破解资金难题。

  "五个标准化"全面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化水平

  【网友 清水洗尘】咱们说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是将全市的乡村按照同一个标准打造吗?这样还能突出特色吗?

  【嘉宾 李岩】你好,您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所说的标准化,是指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要求,坚持用标准化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庄规划编制标准化、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公共服务功能标准化、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化、长效管护机制标准化,全面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具体来说,规划编制标准化,要求在对村庄在开展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对建设任务实行菜单式、项目化管理。建设规划要与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充分衔接,体现区域差异,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基础设施标准化,要求进一步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查缺补漏、精准建设,确保村内主次街道硬化率达到100%。积极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工作,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面貌。公共服务标准化,要求加快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设施,基本实现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办学条件符合要求,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养老设施配套齐全,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建设质量标准化,要求所有工程建设必须达到标准要求,质量过关、过硬,运行使用良好。长效管护机制标准化,要求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能够推向市场的,进行市场化运作,也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专业机构管理,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常运转。在突出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我们也重点强调抓传承,彰显村庄禀赋特色,主要是以黄河文化、孙子文化、渤海风情和鲁北特色村庄等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对村庄自然资源条件、地域历史文化等进行深入慎重的挖掘、整理、打磨和包装,让滨州的美丽乡村尽显独有风貌,明确特色标示,讲好滨州故事,提升对外影响力。

  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主持人】各位网友,这里是"中国滨州"网"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在线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了滨州市委副秘书长、农工办主任李岩,请她就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回应网友的提问。大家可以通过中国滨州网问政专栏和滨州传媒网政务访谈专栏提交问题。

  李主任,我们继续看网友还关心哪些问题。

  【网友 随风】我们村快要整体搬迁了,请问还能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吗?

  【嘉宾 李岩】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美起来,必须突出村庄这个基本单元,让村庄当主角。我们在制定实施意见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因素,所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对规划长远保留村庄,重点是完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美丽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对集聚型农村新型社区,要参照城市社区标准,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设计、建设和管理,确保路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公共事业设施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对规划撤并但暂时保留的村庄和空心率50%以上的村,原则上不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但要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环节入手,开展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绿化亮化、便民服务等工作,改善居住环境。希望这个回答能解决您的疑惑。

  采取"美丽乡村+"模式,支撑美丽乡村建设

  【网友 逆风飞扬】我是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村民,我想问一下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好的模式?

  【嘉宾 李岩】美丽乡村建设确实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我们引导各级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积极发展美丽经济,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美丽乡村+产业"。依托自然地理条件、优势资源禀赋,以健康养殖、休闲渔业、观光林业为发展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二是"美丽乡村+旅游"。充分挖掘并依托乡村自然景观、优质农业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在农业游、生态游、观光游、民俗游上做文章、下功夫。比如建设一批特色乡镇、旅游强村,培育一批黄河人家、湖上人家、海滨人家、山里人家;对一些资源基础好的乡村,力争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乡村游3A、4A、5A景区,让乡村游成为"美丽经济"的支柱产业。三是"美丽乡村+创新"。推广博兴发展淘宝村经验,发挥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作用,迅速膨胀发展环保生态、文化传承、体验休闲等创意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美丽乡村+外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智、外脑、外资参与,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力军。咱们开发区西纸坊村就是"美丽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外力"方面的典型。

  采用"互联网+美丽乡村"形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网友 大海】刚才您说的在寻找美丽乡村建设突破口方面,拟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大数据信息平台",我想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嘉宾 李岩】好的。为解决任务繁重和人员力量薄弱问题,今年我们探索研发集信息汇集、数据分析、过程监控、政策发布、监督问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大数据信息平台,计划用"互联网+美丽乡村"的形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主要实现五项功能:一是进度上报。村级账户负责对村庄建设进度初步上报,乡镇级账户进行核实上报,系统会根据各村上报建设自动计算村庄得分。二是督导考核。市、县级账户实现动态审核,系统根据村庄得分进行分类,自动计算出各县区美丽乡村覆盖率,依托平台开展督导考核工作。三是数据分析。对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的85项内容逐项进行分类统计,哪项工作走在前列,哪项工作存在短板,将会一目了然,为决策部署和工作指导提供数据支撑。四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后,市、县、乡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干部都能在互联网或手机客户端上,方便快捷地查阅、调度、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等情况。五是对外展示。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航拍、全景照片等形式,对外展示和宣传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提升我市对外形象。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前期省委农工办、济南市农办都来我市进行专题学习和调研。

  美丽乡村建设和林水会战共同勾划"粮丰林茂、北国江南"新农村景象

  【网友 惊鸿翩翩】我非常关注我市"三农"工作,说起"三农"工作的代表性亮点工程应该还有连续开展十年的林水会战,请问美丽乡村建设和林水会战这两大民生工程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嘉宾 李岩】借此机会,我也回应一下大家的关切,简单说一下我市林水会战工作。林水会战是我市"三农"工作的靓丽名片,已连续开展十年,今年提出全面提档升级,实现由"完任务向干事业""做局部向美整体""求总量向重质量"的三个转变。总体要求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六水六绿三载体"建设为重点整合全市山水林田路资源,不断提高林水会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我想林水会战的出发点,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条件、改善我市的发展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是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其实市委、市政府对于这两项工作是统一部署、统一推动的,可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林水会战和美丽乡村,就像人体的筋络血脉,覆盖了滨州的全境。现如今,滨州城乡初步实现了路域林荫化、水系生态化、农田林网化,大片大片的基本农田,田成方、树成行、沟相通、路相连、灌排分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而上千个美丽乡村达标村点缀乡间,由点成线,由线成面,两项工作产生的工作效果,共同勾划出了一幅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富裕幸福的"粮丰林茂、北国江南"新农村景象,可以说这两项工作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滨州的具体载体和现实形式,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开展下去,让我们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主持人】希望通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代表的"三农"重点工作,能使全市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最终把我市广大农村建成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谢谢李主任今天来到直播间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