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宫文学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贫困是“无声的危机”,不仅严重阻碍了贫穷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蔓延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行动,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
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扶贫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贫困地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这个数字还大。二是贫困程度还比较深,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三是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所以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扶贫攻坚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宫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