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出发展之路

2019-12-23 18:42: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必须要有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必须在发展理念上深刻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全面转型,必须抢抓机遇,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重铸邹平新辉煌。”在2月27日召开的邹平县四级干部会议暨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大会上,邹平县委书记皮台田发出了全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员令,奏响了新时代邹平发展的最强音。

  破旧立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

  “现在运行的发电机组全部超低排放,远远优于天然气发电机组排放标准。”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士平在发言中说。

  工业是邹平发展的基础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企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发展,提高龙头骨干企业纵向延伸、横向联合的能力,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占产品比重的10%,却带来了60%的利润。今年,我们力争把这一比重提高到20%,利润占比突破80%。”创新集团董事长、市铝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崔立新介绍。围绕着做精做细高端装备和新材料,邹平县实施创新驱动,调整优化结构,催生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近期,由魏桥创业集团牵头,联合创新集团、裕航合金、航桥新材料,正准备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原材料优势、铝型材和锻压材加工优势,借助魏桥铝电苏州大学研究院和中南大学的技术优势,生产汽车车身轻量化材料,全力打造中国轻量化材料生产基地,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邹平县把工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积极对接全市“5+10”重点产业,做强做优铝业、纺织服装、食品医药、装备制造、钢铁冶炼五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总投资192亿元的3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88亿元,加快打造5000亿级的产业集群。发挥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平台优势,力争年内入园企业达到17家。推进以铝代木、代钢、代塑升级改造,推动长山金富信、好生伊斯特、方霖等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天泽、正伟、安邦得3个铝型材项目建设,打通生产链条,带动更多家具企业转型发展。

  抢抓机遇 优化发展环境

  “这是深度对接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布局、加快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机遇,要想占得先机,必须抢抓机遇。”邹平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志广介绍,作为山东省首家设在县级的国家级开发区,邹平经开区将紧紧抓住新机遇,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机制,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位于邹平经开区的滨州保税物流中心2017年正式开通了跨境直购业务。跨境综合服务平台与2家跨境电商企业、3家国际供应链管理服务商、2家跨境支付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预计能达到每日3000票跨境业务通关,年进口货值可达到5亿元人民币。“传统网上购物,国外的商品从下单到消费者手中大约需要十天到半月的时间,采取跨境直购模式仅仅需要三四天时间。”滨州保税物流中心园区副主任王刚介绍,保税物流中心现在正加快推进生产加工区二期、万创铝合金空调冷凝管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魏桥创业10万纱锭纺织项目入园实施,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加快升级步伐,全力打造内外联动发展的新平台。

  服务产业发展的“无烟工厂”——邹平铝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进展顺利。目前,现货交易平台基本完成,已有近200家企业有入驻意向,近期将择机全面上线。预计年内交易额可达500亿元,3—5年内年税收收入达到5亿元,成为集产品展示、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线上交易、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研发服务板块,将与中科院进一步对接,力争年内建成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等8个平台,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综合体。

  人才是战略资源,新旧动能转换离不开人才支撑。邹平县制定“智汇邹平”15条奖励政策和“企业人才创新发展指数”,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在本土人才孵化、外部人才引进、高端载体建设、人才活力激发等方面连续出台重磅利好政策,为“新旧动能转换”创造环境,吸引更多高层次、专业化人才。

  城乡统筹 拓展发展新空间

  今年,邹平县重点抓好“五大片区”规划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和社区建设。计划建立全县土地增减挂钩运营平台,积极推行“多村一社区”模式,通过实施一批增减挂钩项目推动农村社区建设;超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形成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更多空间。目前,已梳理33个增减挂钩项目,制定了3年98个村的棚户区改造、社区建设计划。孙镇霍坡村是一个有1600口人、3500多亩地的大村,在2017年全面完成土地流转后,村里加快了农村社区建设。“我们将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计划今年让100户群众搬进社区,力争三年内全村380多户全部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夏方礼说,霍坡村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务实发展、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搞好社区建设,多为群众做实事、好事,真正让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单建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