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阶碧草自春色——记清明节为援阿殉职专家扫墓

2013-04-02 21:54:00    作者:刘力航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张宝玉 地拉那 阿尔巴尼亚 碧草 春色
[提要]2日,位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西郊的沙拉公墓笼罩在霏霏细雨中。上午10时,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临时代办肖冬京参赞一行,前来为援阿殉职专家张宝玉、李德雄、彭桂文烈士扫墓。

  新华网地拉那4月2日电(记者刘力航)2日,位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西郊的沙拉公墓笼罩在霏霏细雨中。上午10时,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临时代办肖冬京参赞一行,前来为援阿殉职专家张宝玉、李德雄、彭桂文烈士扫墓。

  雨中的墓园庄严肃穆,肖冬京一行凝望白色墓碑上的烈士照片献花默哀,把黄白色的菊花轻轻洒在黑色的大理石盖板上,让英雄们的英灵感受来自祖国的敬意。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阿人民难以忘怀的一段岁月,先后有近6000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远离家乡赴阿工作,其中数名专家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地拉那东面海拔1612米高的达依特山上,屹立着地拉那电视台的发射塔,这是中国援建的一项重要工程。从山腰到山顶有一条600多米长的大坡度碎石路,施工时正值雨季汽车无法通行,只能靠人力拉运器材上山,有时需60多人拉一辆车。由于工期紧张,作业组昼夜不停地干活,硬是在一周内把重达80吨的设备全部拉到山顶。按常规架设天线的连续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而在施工最紧张的安装调试阶段,天线组的同志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1971年9月27日,天线组组长张宝玉由于过度疲劳,在指挥安装天线时失足掉下山崖不幸牺牲,年仅35岁。

  张宝玉牺牲的消息令阿尔巴尼亚百姓深感悲痛,阿人民议会主席团追认张宝玉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授予金质奖章,阿政府为张宝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数以万计的地拉那市民排列在“民族烈士大街”两旁为张宝玉送行。当年曾在中国援建的地拉那纺织厂任厂长、现在从事中国服装商品生意的蒂亚娜女士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清楚地记得张宝玉烈士的名字。

  1973年3月15日,阿人民议会主席团向在其他援建工作中牺牲的李德雄、彭桂文烈士授予劳动红旗勋章。援阿的建设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中阿友谊的丰碑。

  尽管阿尔巴尼亚政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今天记者仍能时时感受到来自阿民间那种发自内心的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走在地拉那的街头巷尾,经常会遇到当地人亲切地用汉语“你好”跟我们打招呼。

  伫立在烈士墓前,亚德里亚海的海风徐徐吹来,低声诉说着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烈士墓前青翠欲滴的芳草,默默传达着无尽的追思。极目远望,百花正在原野上怒放,璀璨的生命在云天书写永恒。

李丽娟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