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到家门口

2017-04-26 17:1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阳光”照到家门口郭庆霞

  那是阳历五月的一个清晨,爷爷搬新家了。他的小院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奶奶在忙前忙后的收拾屋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个不停,比过年的气氛还要热烈。同一天搬新家的不止爷爷一家,还有十几户呢!

  听爷爷说新房子是滨州红十字会捐钱建造的,村子里住土坯房符合搬迁条件的老人都可以申请搬到新建的小院里。爷爷奶奶的邻居们大多数也是他们一辈的父老乡亲,我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只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们就高兴的合不拢嘴。奶奶说:“来,快到屋里坐下喝点水。”和小时候一样,一句说话的空儿,奶奶就麻利地从橱子里拿出舍不得吃的点心水果递到我的手里,还嘱咐我说:“我这里没有啥稀罕东西,走的时候都给你拿上,你小时候就爱吃这个。”是啊,我怎会不记得?数不清有多少次,奶奶把好吃的东西一次次送到我贪吃的嘴里,自己却从来不舍得吃。那贪吃的记忆成为了我孩童时代最幸福的时光。我长大了,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可是在奶奶的眼里我仍然是个孩子,在这个温馨的小院里里我仍然可以贪婪的享受一个小孩子的幸福时光。

  明亮的阳光透过铝合金门窗照进屋里,衣柜上枣红色的油漆泛着亮光,结实的土炕上铺着不知道洗了多少个岁月的老粗布,干干净净。地面上铺着新烧制的红砖,踩上去结结实实,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很舒服。看到爷爷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我从内心里也深深地感受到农村的惠农政策真是一项民心所向的伟大工程,它让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居有定所是一件多么温暖人心的大事!

  我从小就在这个村子里长大,对这里的一切人和事都感觉特别亲切。虽然周末经常回家,但能和爷爷奶奶说几句话聊聊家长里短却不是常有的事。我家住在村东头,公路一直通向家门口,宽阔的泊油路让回家的我方便,开车用不了几分钟就到父母的家门口了。爷爷奶奶住在村子的西北角,我只有逢年过节才带着孩子去看望,需要穿过田野,步行长长的一段坑洼不平的土路,路的尽头就是爷爷的家。远远望去,一座土屋孤零零坐落在河畔,那条河从爷爷屋后门前流过正好把屋子围了个圈儿。爷爷对这片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爷爷说盖房的土坯用的是屋后的红土,盖房用的木材是河边上的几棵老树,粗壮弯曲的枝干凑合着正好当房梁,盖房用的芦苇是河里长大的,柔韧又结实。那座取材方便的土坯房一住就是五十多年,靠这条河水和四周的土地,爷爷奶奶拉扯四个子女真是不容易!我的姑姑和叔叔成人后都陆续离开了老屋,到村子里居住。而爷爷奶奶对这里日久生情,舍不得离开啊!

  爷爷对老屋的感情和对这片土地一样深厚!可是土坯房经过五十多年的岁月洗礼再也不能遮风避雨了。盛夏时节屋顶上绿油油的一片茅草,若是大雨滂沱泥墙很容易被冲毁,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攀上高高的梯子修补被大雨冲坏的房子。爷爷的年纪大了,和泥攀梯子的活做不了了,虽然叔叔和爸爸帮着爷爷修补,但时间久了,再多的修补也无济于事。寒冬时节墙上几条大大的裂缝虽然经过了修补仍然感觉到凉飕飕的风。爷爷的儿女们看不下去了,我大姑提议凑钱给爷爷盖房子,给他老人家修建一座遮风避雨的砖瓦房。还没等爷爷盖房,村里传来了好消息:凡家中土坯房年久失修不能住人都可以免费申请住新房。爷爷可真开心啊!他说“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总算让咱赶上了。”与其说是上天眷顾那些辛劳了一辈子的庄稼汉,道不如说是当地惠农政策给了他们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

  老有所养,居有定所,老人安心,作为晚辈的我在外工作更放心。再也不必在泥路中跋涉,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回家的路,爷爷的小院就在公路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宫文学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