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626辆平安校车全覆盖
2012-11-13 09:35:00 来源:滨州传媒网 我要评论
[提要]截至今年10月初,市区(四环以内)共有49辆校车投入运营,服务11所城区学校,接送学生2200余名,提前3个月基本实现了市区中小学“平安校车”全覆盖。今年6月初,我市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购进51辆高标准安全新型“大鼻子”校车,并举行市区“平安校车”启用仪式,组织开展四环以内市区学校的“平安校车”的试运行工作。
实施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
筹资购进高标准安全校车
自今年3月份起,我市先后对市区学校的学生乘车需求进行了4次摸底调查,为购置校车和规划线路提供更详实、更准确的数据。4月16日,《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的试行意见》正式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工程的实施路线图,确立了“2012年底实现市区中小学平安校车全覆盖,所有县(区)启动平安校车试点工作,2013年年底前,全市达到平安校车全面覆盖”的任务目标。
按照意见要求,所有县区于今年8月底前实现“平安校车”试点运营,年底前完成辖区内规划任务的50%。同时,市政府把“平安校车”工程纳入年终各县区政府的工作考核,并将其列入本年度县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范围。
今年6月初,我市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购进51辆高标准安全新型“大鼻子”校车,并举行市区“平安校车”启用仪式,组织开展四环以内市区学校的“平安校车”的试运行工作。
专项资金保障工程实施
9县区出台学生乘车补贴政策
根据县区“平安校车”工程实施进度,我市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奖补。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学生乘坐校车补助措施,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目前,共有9个县区出台了乘车学生财政补贴政策。全市累计投入校车购置、安全设施配备资金1.05亿元,其中今年投入近3000万元;投入学生乘车补助资金3700余万元,其中今年投入2200万元。
每车配备专职司机和照管人员
严格建立推行校车运行制度
目前城区已运行的校车上均装有刷卡机,学生上车、下车实行刷卡记录,及时将学生信息传递给家长。安装了监控定位导航系统,监控车辆的全程运行情况。并配备专职司机和随车照管人员,学校安排值班教师监护学生上、下车,确保学生安全。
“平安校车”工程严格推行“定学生、定线路、定车辆、定时间、定站点、定座位”的“六定”制度,实现接送学生车辆规范化管理,杜绝超载超员超速、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等交通违法行为,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在所有实现校车全覆盖的县区中,无棣县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县。邹平县在实现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全覆盖的基础上,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率先实行小学生免费乘车制度。经济开发区结合校园安全“天网”工程,建立了校车运行全程监控机制。
全市新增校车103辆
市区及4县区实现校车全覆盖
据了解,自“平安校车”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全市新增校车103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校车626辆,驾驶和照管人员1220人,接送学生3.1万余人。
其中市直学校校车7辆;滨城区校车59辆;经济开发区12辆;无棣县119辆;邹平县225辆;博兴县159辆;沾化县28辆;北海经济开发区15辆;阳信县2辆;惠民县已成立校车公司,并订购校车13辆,拟于今年11月20日交付使用。
截至今年10月初,市区(四环以内)共有49辆校车投入运营,服务11所城区学校,接送学生2200余名,提前3个月基本实现了市区中小学“平安校车”全覆盖。
“有了校车,不用父母接送了,我们每天自己乘车上学回家!”“新校车又宽敞又舒服,还有空调呢,天热天冷都不怕啦!”今年6月初,滨城区六中的小学生坐上了首批“大鼻子”校车。
随着城市中接送孩子的私家车数量日益增长,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情况也随之愈加严重。而部分农村学生,面临寄宿紧张,上学、回家路途又太远的难题。不少家长和学校期待通过校车,解决孩子上学接送难,减少安全隐患。
2012年,经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平安校车”工程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今年我市集中办好的16件民生实事之首,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城区所有中小学‘平安校车’全覆盖,加快县区‘平安校车’推进步伐。”
今年以来,我市上百辆崭新的校车陆续行驶上路,并开进偏远农村,为全市中小学生筑就起平安上学路。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城区及滨城区、无棣县、邹平县、北海新区4个县区已初步实现“平安校车”全覆盖。
责任编辑:李丽娟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