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摩诃山:山下烟雨山上晴 长白山中第一峰

2024-09-14 09:54:48 来源: 美丽西董我的家 作者:

  “蔚蓝天色浮云里,高矗摩诃第一峰”。这是清初诗人张吟修笔下的摩诃山。

  摩诃山群落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5公里,方圆90余平方公里。最高峰摩诃顶海拔826.8米,雄踞中天,巍然秀特。

  作为“长白山中第一峰”,摩诃山过去常有“山下烟雨山上晴”的奇观。四百多年前的一个凌晨,曾任明末崇祯朝内阁首辅的刘鸿训,在此亲眼看到了飞仙御气的云海奇观,令他叹为“生平游观第一”,因而写下《摩诃顶看云记》。

  “绝壑阴森贮霜雪,龙湫漱出声潺湲”。因为险峻高寒,摩诃顶北麓的罗圈峪山阴,盛夏常积有冰雪,“冻冻峪”因此得名。“寒泉”之水,即使盛夏,依然冰凉彻骨,难以下咽。

康熙县志邹平胜景图《罗圈积雪》

  摩诃山翠峦如屏,幽石奔峭,山花连野,林鸟清丽。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文人墨客都为之击节而歌,为之泼墨命笔,争相将这一幅幅恣意挥洒的画卷,流传成永恒的记忆。

  清初诗画名家王兆曾的《梁邹诸景图》长卷,就有“摩诃出云”“雕窝清风”“醴泉漱玉”“象马系柱”“古栗老友”等景观;而章丘的八大美景中,则素有“摩诃秋翠”“黉堂夜雪”的风雅。

  摩诃山现有醴泉寺、范公祠、雕窝峪、樱花山、雪花山等著名旅游度假风景区。水墨烟云,诗风雅韵,巍峨与清幽,阳刚与阴柔,化成古今灵犀相通的情愫。

王兆曾绘《摩诃出云》

  摩诃山的得名,缘于一个传奇的佛教神话。相传,一位来自京城的游方小和尚,到摩诃顶上的寺院修行。可是,这位远来的和尚却不会念经,异常愚钝,学了良久,竟只会默念“摩诃”二字。对其不屑的众僧于是搞了一个恶作剧:在冬季下山化缘时,他们让小和尚一人留守山寺,却没有留下任何食物。一月过后,众僧返回寺中,不禁目瞪口呆。小和尚既没有逃跑,也没有饿死,反而红光满面。在好奇地追问之下,小和尚淡然相告:我每天只念“摩诃”,饿了便煮石头。成佛了!众僧震撼,立即膜拜。此后,这座大山就被称为“摩诃山”。当地乡民不解其意,遂谐音俗称“沫湖顶”。

  “摩诃”,是梵语“摩诃萨埵”的简称,意思就是大心、大愿、大众生。而有大心、发大愿、度众生的人,就是超脱了的、觉悟了的菩萨。因而,摩诃山意即“大菩萨山”。这注定了摩诃山与佛教深厚的渊源。

  摩诃顶的浮图精舍,至迟在明朝即已存在,明末的刘鸿训观看云海奇观时,即夜宿僧舍。清康熙年间,名僧卓锡在山顶重建禅林,造万佛殿、大悲阁等。精于佛理的卓锡,曾受到皇家一位亲王的礼遇,被请到京城数月,归来之后名声大振,上山问医、问道者愈盛。乾隆、嘉庆年间,万佛殿倾圮不存。今天,山顶残存的遗迹,依然能勾起人们对“绝顶寒生数壑风,浮图深处碧云丛”意境的无限遐想。

  其实,佛教在摩诃山一带最早的落脚地不是这里,而是醴泉寺。

  醴泉寺原名龙台寺,始建于南北朝的宋齐之间,相传为庄严法师创建。后逾二百余载,寺宇圮废。唐中宗时,寺僧仁万法师重建,适逢东岩有甘泉涌出,中宗特诏赐名“醴泉寺”。

  黉堂岭,是醴泉寺南部山峪的屏障,历史知名度很高。黉堂,即学堂、学校。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范仲淹来醴泉寺追随慧通法师就读。寺南山峪中的天然石洞,成为他静心读书的清幽之地,后人称之为“范仲淹读书洞”,并将其后面的高山称为“堂堂岭”。元代大德四年(1300年),工部尚书、乡贤贾驯在醴泉寺中创建“范公祠”。

  黉堂岭迤向西北的凤凰山,至今流传着丑陋的桑女变仙女的传说,这是中国版的“灰姑娘”的故事。传说中的桑女是英宗、代宗时期的皇太后。波谲云诡,政局动荡,在王朝的危急时刻,处变不惊的孙皇后稳定了大明的社稷。

  邹平人张临,曾任元朝的国子监司业,因在长白山北麓的七里铺创办长白书院授徒,人称“长白先生”。他曾受邀到摩诃山南麓的章丘普集镇新会书院讲学多年,生徒常不远千里慕名而来,从者日众,“元朝第一位汉人状元”张起岩就是其高徒之一。

  摩诃山、会仙山之间的大峪之中,有座金马山。山前的“状元坟”,埋葬着清初武状元王应统。目前,状元坟早已被毁,却彰显着邹平文脉的荣耀和辉煌。

  象山北麓的“采芝山堂”,流水绕户,青山在左,见证了清初诗人张实居散淡的隐逸生活,也成就了一首首歌咏长白山的瑰丽诗篇。

  摩诃山不仅是一座文化的山,还是一座英雄的山。

  黉堂岭北麓的雕窝峪,已与隋末王薄起义联为一体,名垂青史。金朝末年历城人张荣、潍坊人李全的抗金起义,都曾驻扎摩诃山,威震齐鲁,彪炳史册。

  抗日烽火,是摩诃山浓墨重色的一笔。抗战中,长白山因其优越的地理优势,成为鲁中抗日根据地和山东各根据地之间的红色长廊,取得了一个个伏击战、阻击战的胜利,涌现出马函三、刘允青、由子真、韩星五等众多的革命英雄。由家河滩的小东山上,高耸入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彰显着邹平人民威武不屈的脊梁。

  神祇的信仰崇拜,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标志。

  历史上,摩诃山一带有金马山三官庙、娄山七神堂、韦家岭龙王庙、夫村关帝庙、雕窝峪碧霞祠与玉皇阁、虎伏山玉皇庙与极乐寺,还有遍布各地的众多土地庙、山神庙。按照各自传统,各寺庙每年都有固定的祭祀和打醮活动。此间,除了神秘的宗教仪式、虔诚的烧香还愿之外,丰富的商贸、杂耍、唱戏,也在满足着大众不同的生活需求。

  近十几年来,雕窝峪、醴泉寺等处恢复的庙会,又让承载着欢乐与寄托的民俗文化,再度鲜活生动起来。

  “晚烟炊绝壑,远山抱孤城”。嵯峨出云的摩诃山,既在诗意里,也在画图中。(《家园邹平》刘庆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韩金枝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