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面对面”答复 “事对事”沟通 让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落地有声”

2025-02-21 09:59: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黄新宇 通讯员 陈永芳 滨州报道

  “收到我的建议后,相关办理人员多次和我联系,报告建议办理的进度。这次‘面对面’座谈会,更是让我看到了阳信县委、县政府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效率和决心,感受到了人大代表‘民呼我应,落地有声’刚性监督的坚定。”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人大代表高景坡谈到“面对面”答复活动时表示。

  为更好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阳信县人大常委会集中开展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面对面”答复活动。多个承办部门对47件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面对面答复,这是阳信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项创新工作举措。

  督办建议不“含糊”

  2024年2月,阳信县人大代表刘春霞提出劳店镇杨家村内1公里的环乡路需要重修的建议后,办理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和劳店镇政府第一时间筹措资金,启动了重修工作。在察看现场后,刘春霞又提出路肩加固、增加排水设施的补充建议,责任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迅速落实,4月26日,该道路经过重修完成通车。10月14日,在“面对面”答复活动现场,刘春霞说:“没想到承办单位对我提出的建议这么重视,办理速度这么快,真心为承办单位点赞!”

  为确保“面对面”答复活动顺利开展,阳信县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委员会根据工作职责,按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内容类别,做好与相关承办单位的沟通联系,督促承办单位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办理中,各承办单位密切与提建议的人大代表沟通联系,及时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对有关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解决方案,为现场面对面答复人大代表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办理后,县政府办公室和有关方面对承办单位办理答复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并报送至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全面做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准备工作。

  “近年来,阳信县人大常委会一直在探求新路径,实现人大代表建议即时提、政府部门及时应,这正是我们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面对面’答复活动的初衷。”阳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坡表示。

  办理过程不“猜闷儿”

  “办得怎么样,到底办没办?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和人大代表没有沟通,人大代表无法了解办理进度,更不能随时提出意见,感觉像‘猜闷儿’一样。”谈到之前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县人大代表赵玉新说。

  自《阳信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出台后,阳信县人大各专委会对代表建议进行梳理,每季度一同视察项目现场,听取代表建议,讨论解决方案。在活动现场,人大代表们探讨凝聚共识,交流的火花相互碰撞。一条条建议,一项项举措,反映出群众的热切期盼,凝聚了人大代表们的集体智慧。

  通过面对面答复活动的开展,人大代表的想法随时都能与承办单位沟通,确保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全程跟进,准确捕捉民声民意、高效回应需求诉求,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都变得更加明晰、更加圆满,解决民忧也更加精准。

  答复过程不“敷衍”

  商麻路于2011年建成通车,是附近居民通往县城的重要道路。但是从2023年开始,道路出现损坏情况,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出行,因此,阳信县人大代表王强提出对商麻路进行升级改造的建议。

  在“面对面”答复环节,县交通局负责人解释说:“2023年至今,交通局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对商麻路进行坑槽填补,完成坑槽填补225余处,保障道路可正常通行。目前我们存在资金短缺等现实困难,但是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谋划中,我们积极协调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计划利用永莘路升级改造的时机,对商麻路小桑街段900米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来改善附近群众出行条件。”

  “面对面”答复使得人大代表能够直接了解建议的办理过程和结果,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通过直接交流,人大代表可以即时反馈意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了部门办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建议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提高建议办理的满意度,增强政府公信力。

  一言一语察民意,一问一答惠民生。“面对面”代表建议答复活动旨在通过搭建人大代表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平台,探索“书面答复+当面答复+现场答复”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推动人大代表建议实现从书面回复的“办文”到解决问题的“办事”转变,从办理过程中的“文来文往”向“人来人往”转变,办理结果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人大常委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担当,更加紧密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努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真正让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初审编辑:郭九涛

责任编辑:张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