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
大众网记者 孙秀利 通讯员 李新睿 张猛猛 滨州报道
10月28日,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阳信现场推进会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牛智谷产业园召开,旨在探索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国家民委、山东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同志,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企业负责人等210余人参加会议。
阳信县是全国肉牛养殖大县,现有136个规模以上养殖场、429家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加工企业,形成绿色肉牛600亿级产业集群,全县肉牛年出栏28万头,年屠宰能力达120万头,位列全国县级第一位。作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15个共同现代化试点单位之一,阳信县抢抓机遇,积极探索民族散杂居地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以肉牛产业为抓手,深入开展“千牛万羊进山东”“牛县牛企联内蒙”等畜牧业深融合、促发展计划,发展并推广“西牛东进”“西繁东育”等合作模式,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链延伸带动和社会化产业运作,在“富脑袋”“富口袋”上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阳信县通过山海牵手、共富共享,鲁蒙联建、合作共赢,异地协作、互嵌发展,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异地联手的“双向奔赴”。优选4家国内肉牛全产业链领先企业入蒙帮扶,投资2.75亿元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建成牛羊交易市场、数字化牧场、牛肉配送冷链物流等实体项目,带动当地20个嘎查、300家合作社、3万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签订“阳信—祁连互嵌式发展”合作协议,累计运销藏牦牛、藏系羊80万头(只),带动5万余名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开展“牛羊赋能·产业援藏行动”“阳信·梨树牵手行动”,实施“‘红石榴’就业鸿雁计划”,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
为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阳信县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力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成立“肉牛一链跨域办”通办联盟,覆盖包括内蒙古乌兰浩特市、通辽市等在内的8省45县(市、区),围绕“肉牛企业发展一件事”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106项事项,并附加“82项异地通办事项清单”,打破了肉牛产业“跨域经营难、异地办照难”的限制,促进肉牛产业链有效衔接、集成融合。
会议期间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山东省民族宗教委、山东省阳信县分别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签署共同现代化试点合作协议,山东省阳信县还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签署共同现代化试点联建协议,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左中旗、开鲁县,西藏自治区白朗县,青海省祁连县,甘肃省广河县,吉林省梨树县签署“一牛联十地”产业协作协议,共同探索出“以牛促融、以牛增富”的实践发展新模式。集中会议后,与会人员到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榴红阳城 指尖铸梦”阳信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等5处调研点开展了现场调研。
阳信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放大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县支柱产业、维护团结基石产业的作用,推动实现东西部产业共赢、携手共富,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