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小村规”约出乡村“大文明”

2024-09-27 15:45:2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孙秀利 滨州报道

  “自从村里有了村规民约,街道都变干净了,人情宴请也有人管了,红白喜事大家也都从简了,我们村里的文明风气越来越好了。”阳信县翟王镇村民高大爷开心地说道。乡村之美、美在文明,民风之正、正在村规。近年来,翟王镇始终坚持把村规民约作为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抓手,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遵循村规民约,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以实际行动引领乡风文明真正落地开花,助力乡村振兴。

  “小村规”约出文明新风尚。组织包村干部深入各村,配合村“两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入户走访、线上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由村民主体参与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确保村规民约贴合实际、反映民意。并以各村村规民约为切入点,将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乡村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发展。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对婚丧嫁娶事宜进行规范管理。注重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内容涵盖厚养薄葬、孝老爱亲、节俭操办、崇尚科学等内容。大力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恶俗婚闹等不良习俗,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同时,发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35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宣传作用,充分利用村内大喇叭、宣传栏、横幅标语、微信工作群等“线上+线下”多元化平台,大力宣传村规民约的内容,并结合“我们的节日”等重大活动节点,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进万家”主题宣传宣讲活动,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将村规民约内容融入到广场舞、文艺汇演等活动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谱好移风易俗“和谐曲”, 奏响文明新风“主旋律”。

  “小村规”约出美丽新乡村。结合全镇开展的“村庄提升行动”,将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纳入各村村规民约后,村内环境、村容村貌都有了大幅度提升。89个自然村先后成立了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队,广泛动员村干部、网格员、退役军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等人员加入到环境整治队伍中来。“村里把改善人居环境纳入到村规民约后,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增强了,不仅自家的房前屋后变得整洁干净了,邻里之间也会相互帮忙清理门口杂草杂物,村里的志愿服务队每天早上都把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我们村变的更美了,群众的心情变的也更舒畅了。”西朱村支部书记朱洪岩感慨道。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移风易俗主题文化墙、文化广场,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到乡村景观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小村规”约出文明新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各村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党员示范户”“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将是否遵守村规民约、有无违规情形做为重要指标,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评选出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婆媳等模范22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树先进典型,激发群众动力。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美德信用”积分兑换超市5处,对参与村级事务、参加志愿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等多方面进行量化赋分,根据自身需要,每季度到“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信用积分”推动了乡风文明持续向好,辖区内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陋习显著减少,模范标杆、先进典型日益增多,文明新风吹进了群众心坎上。

  “小村规”约出产业新发展。村规民约培树文明乡风,良好的文明乡风助推产业发展。翟王镇立足地域实际,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深度融合,为谱写幸福翟王新篇章打下坚实基础。蟠河新村盘活闲置资产,流转土地60亩,与城市资产互联共建,建设高端中医药产业园,村集体实现年增收6-8万元;兴旺村积极有效盘活农村闲散地、撂荒地、零碎地等100余亩,成立和牧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内群众30余户入股,每年保底实现分红近26万元,村集体分红每年稳定在30万元左右;西朱村充分利用闲置废旧坑塘、坑洼林地等30余亩,打造集“休闲垂钓+旱藕养殖”的“荷塘月色?鱼藕共生”项目,运营后,每年可实现村集休增收15万元;翟王村党支部领办的厚禾堂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纯德堂艾绒制品有限公司打造的“艾如一家”文创工坊项目,可同时满足60人就业需求。通过培育村庄新产业,促进村民增收入,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努力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

  下一步,翟王镇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持续深化村规民约的作用,推动移风易俗纵深发展,让文明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