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
大众网记者 孙秀利 通讯员 马琳琳 滨州报道
“原来对于婚礼、婚俗,我们年轻人都不大懂,老一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在婚俗课堂,有俺们村专门的讲解员讲解婚俗文化,我们也知道该怎么做了,否则都是一脸懵。”在阳信县劳店镇潘家村婚俗文化广场上课的潘志超说。
在劳店镇的多处村级婚俗文化广场上,年轻人们认真聆听村里的文明实践志愿者们讲述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他们时而点头微笑,时而提问交流,气氛十分融洽,婚俗文化广场逐渐成为了村里年轻人“婚事新办 倡导新风”的婚俗文明“活课堂”。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劳店镇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新内涵,用好村级婚俗文化广场“活课堂”,积极倡导文明婚俗、喜事新办、婚事简办,让为爱“减负”的新风扑面而来,婚嫁新风尚蔚然兴起。
从零开始,婚俗文化广场步入村民眼中。在坡牛李村婚俗文化广场,新郎李雪峰、新娘司珍珍身着传统中式婚服,伴随古乐,新人按照梳头礼、遮面、亲迎、对拜礼、挑盖头、合卺酒、撒糖送福等传统环节完成仪式。村里的年轻人也被这种中式婚礼所吸引。后来,有好几对新人都在村里的婚俗广场举行婚礼仪式。
“刚开始婚俗广场俺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起来,李青林家的儿子李雪峰想在村里举办中式婚礼,村里人都没一个看好的,谁知道举办之后效果很好,婚俗广场彻底‘火起来’了。”坡牛李村书记李福祥介绍。
一鼓作气,婚俗文化广场“活课堂”深入人心。借婚俗广场中式传统婚礼之风,婚俗文化广场不止于承办婚礼,更是成为了传播婚俗新风尚的阵地。踏入婚俗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鲜红的大字——“婚礼婚俗文化广场”,在旁边还设有婚俗用品专区,陈列着合卺酒、盖头、中国传统婚服等各式婚礼必需品,满足新人的全部需求。此外,广场还配备了专业的讲解员,对婚礼相关礼仪进行详细解说,帮助新人更清晰地理解传统婚俗、婚嫁新风和村规民约。婚俗文化广场还设有婚俗改革宣传展廊,详细介绍农村婚丧嫁娶的新风尚。
寓教于乐,“课堂”文明新风浸润民心。为推动婚俗文化广场真正“活起来”,劳店镇用好文化课堂,持续推动“文化下乡”“文化进万家”活动,毛竹板书、三句半、传统戏曲等各种婚俗节目轮番上演,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婚俗文化,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深刻认识到婚俗文化改革的重要性,自觉杜绝高价彩礼等婚俗陋习,践行喜事简办、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尚,让婚俗改革文明新风进千家、入万户、润民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