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
大众网记者 孙秀利 滨州报道
“俺们每天都能从村里的食堂里免费领馒头,这真是给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帮助。我们这些老年人行动不便,自己做饭也挺费劲的。现在有了这个食堂,我们每天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馒头,真是太好了!”阳信县劳店镇坡牛李村的老人李洪儒开心地说。
清晨的六七点钟,走进坡牛李村的幸福院,馒头的麦香、蒸馒头大姨的谈笑声、老人们开心的谈论声每日都在这个乡村的小小幸福院里弥漫,一个个雪白的馒头、一张张灿烂笑脸、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体现的是一份份孝善敬老情。
据村书记李福祥介绍,村里的孝善食堂是依托原有的馒头房改造而成,由村集体负责管理,不仅为村内的三位低收入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村内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可以免费领取馒头。这样的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饮食问题,还为他们带来了温暖和关爱。
为了进一步扩大孝善文化的影响力,坡牛李村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他们邀请当地的书法家为食堂题写对联,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和关爱;邀请戏曲团来村里演出,用传统艺术的形式弘扬孝善文化;还定期举办孝老爱亲的表彰大会,表彰那些在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家庭。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让孝善文化在村庄里生根发芽,深入人心。
近年来,滨州市阳信县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聚焦党建引领,围绕“孝善阳城”孝老敬亲品牌,不断探索创新,积极传播孝善文化,在氛围营造、村规民约、典型评选、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逐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弘扬孝理念,营造孝老敬亲“氛围”。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因地制宜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地面硬化、老旧房屋拆除等进行整治,乡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依托村场所建设村级“孝善”幸福院130余处,打造孝道文化阵地,营造了乡村文明浓厚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孝道文化活力,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
村规民约,约出孝老敬亲“新风”。为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当地实际编写《村规民约》,将孝老敬亲放在首位,“子女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得歧视、虐待老人”等村规民约内容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熏陶,在生产生活中自觉遵守,时刻规范自身言行,做到生活方式健康,行为举止文明,共同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典型培育,激发孝老敬亲“活水”。在村规民约基础上,阳信县开展了“新时代身边雷锋”评选活动,通过开展“孝老爱亲类”评比,让群众自己“当家做主”,选出大家公认的孝善人物,引导群众涵养文明新风。同时,大力挖掘孝善背后的感人事迹,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用熟悉的“孝善故事”激励身边人,引导群众厚德向远,学习身边榜样,让“孝善”精神在新时代开繁花结硕果,有效促进了孝道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的良性互动。
志愿服务,凝聚孝老敬亲“合力”。为凝聚各方合力,阳信县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辖区党员干部、“新时代身边雷锋”、村民代表等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以“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助老”等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百善孝为先,敬老我先行”的传统美德。2024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合计开展医疗志愿服务进村入户免费义诊活动130余次,覆盖人群4500余人,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心与温暖,弘扬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下一步,阳信县将继续围绕“孝善阳城”孝老敬亲品牌建设,弘扬孝老爱亲文明理念,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方式,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