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阳信县立足将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 带动12万人从事肉牛产业

2024-09-04 10:03: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孙秀利 通讯员 李新睿 陈永芳 滨州报道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确定36家集群为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滨州市阳信县肉牛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围。

  作为全国畜牧百强县、全省沿黄肉牛特色产业集群的主阵地,阳信县先后以牛产业为核心建成了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了集“饲草种植—集约养殖—屠宰加工—国际贸易—冷链物流—餐饮连锁—皮革制造—牛骨雕刻—有机肥还田”于一体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创新推广“种养加一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阳信县肉牛产业总产值达660亿元,“阳信牛肉”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10.26亿元。2024年上半年,阳信县实现畜牧总产值19.2454亿元、增长1.1406亿元,增速6.3%。

  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障。阳信县先后出台《阳信县支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一条措施》等文件,进一步夯实绿色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基础。在金融扶持方面,针对牛肉养殖户还款困难等问题,阳信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多次组织相关银行、属地政府召开协调会议,推动各银行积极向上申请政策,通过无还本续贷、借新还旧、贷款展期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今年以来阳信农商银行通过续贷、借新还旧等方式为59户养殖户办理贷款3937万元。阳信县全面推进人才与肉牛产业的深度融合,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学府合作,建立中国农业大学(阳信)肉牛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阳信农业物联网技术中心,阳信县人民政府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山东农业大学阳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直属实验站。

  “我们重点研制牛副产品深加工熟制品,开展尖端技术嫁接和成果转化,研发牛副产品生物科技、生物制药技术,提升牛副产品附加值,与山东省农科院共建阳信肉牛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肉牛产业振兴。”阳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树荣表示。

  听音乐、做按摩、睡软床……在亿利源5G牧场享受“贵宾”待遇的,正是身价不菲的鲁蒙黑牛。阳信县亿利源公司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肉牛新品系—鲁蒙黑牛,破解产业瓶颈,填补国内空白,价格较普通牛肉更是翻倍提升。据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高级畜牧师孙玉勤介绍,高品质的鲁蒙黑牛单头价值高达20万元。

  良种是肉牛产业的“芯片”。高端肉牛产出的“雪花牛肉”是世界闻名的顶级食材。阳信是中国优良畜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的主产区,拥有多种肉牛良种。为推动牛产业高端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阳信县与天津力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以力牧公司成熟的遗传育种、良种快繁技术体系为支撑,充分利用“渤海黑牛”“鲁西黄牛”的地方品种优势基因,开展高档肉牛品系培育,在阳信建立“万头+”高端雪花黑牛母牛群体,平均每头黑牛可产生A3级以上高品质牛肉100公斤、增值6万元。

  日前,位于阳信经济开发区的汇阳通达冷链物流港车间里,汇阳通达冷链物流港已开始试运行,东一车间已经正常运转投产,西一车间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调试生产线和制冷设备,按照计划,9月底将正式投产。

  汇阳通达冷链物流港项目,是2023年滨州市重点项目,项目以“国内挖掘潜力,国外进口调剂”为理念,打通世界牛肉通过阳信进中国的“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先期占地100余亩,采用现代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是一个集牛肉批发、加工配送、冷藏保鲜、检验检测、展示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牛肉集散中心和配送物流基地。该项目可为全县429家SC认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加工服务,通过与牛智谷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协同联动,有效拓展阳信牛肉销售渠道和产品种类,并通过下游客户将消费市场辐射到华北、华东等地区,让阳信的高品质牛肉走进千家万户。

  以汇阳通达冷链物流港项目为代表,近年来,阳信县先后投资37.2亿元建设11处肉牛产业配套项目,食品加工产业园二期、金诺二期、生物育种实验室、牛肉及牛副产品综合检验检测等项目陆续投产运行,为全县新增年仓储能力10万吨、食品加工能力20万吨。目前全县年屠宰能力达120万头、食品加工能力60万吨,进口牛肉加工量占全国进口牛肉总量的1/6。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预制菜一跃成为“餐桌新宠”和“流量担当”。作为一家以肉牛产业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阳信县福安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抢抓市场新风口,投资1亿元建设了牛肉制品研发中心及生产平台项目。“我们与华南理工、山东农大、青岛农大等大院大所开展深度合作,投资兴建了具有基础研发、检验等综合功能的实验中心,研发投产预制菜品类超过80个,年产量2万吨以上,目前一期项目已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实现产值20亿元。”福安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龙表示。

  为服务预制菜企业健康发展,阳信县建成牛肉预制菜产业园,通过租金减免、贷款贴息、基础配套、监管倒逼、品牌建设等方式引导小、散、乱牛肉加工企业入园发展,实现牛肉食品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培育预制菜生产企业23家,年销售量3.4亿包、销售额40亿元以上,“小炒牛肉”列全网牛肉类单品销量第1位。

  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阳信县积极探索推动“互联网+透明工厂”建设的市场监管新模式,依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构建智慧监管体系,给食品安全插上智慧翅膀。阳信县市场监管局建设“智慧食安”监管平台,监管部门可通过手机APP或电脑实时查看食品生产企业的车间、仓库等关键区域,实现对生产企业的零距离监控、全天候监督、全时空监管。目前已完成打造“互联网+透明工厂”食品生产企业115家,“清洁工厂”标杆企业55家,“三标”示范企业128家。成为全市唯一可以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食品生产企业实时监控的县区。

  在阳信,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肉牛行业;全县每年的GDP,12%由肉牛行业贡献;肉牛年屠宰能力,位列全国县级第一位……“中国牛县”这一称呼,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对阳信牛产业未来的发展,阳信县委书记郑令健表示:“未来的重点是抓好品系培育、品牌推广、品质提升“三品”工程,坚定走好阳信牛肉‘高端化发展’路线,让‘牛在世界养、肉在阳信产、吃在全中国’的愿景早日成为现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