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
大众网记者 孙秀利 通讯员 毕鹏程 宋静静 滨州报道
“咱镇上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拿着铁锹、电镰、扫帚,开着电三轮、洒水车,清理街道上的杂草、垃圾,尽心尽责的清理每一处角落,道路每天都保持得干干净净,环境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晚上在街上散步,心情都变好了。”村民宋小根满脸自豪地说。近日来,阳信县劳店镇按照上级工作要求,以建设宜居和美乡村为导向,把用活乡村公益性岗位作为助力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探索构建“乡村公益岗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促进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全力创建精致宜居和美乡村“劳店样板”。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压实各级责任。充分利用乡村公益岗群体,集中抽调400余名乡村公益岗人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组建由镇环卫所所长任大队长、三名镇环卫所干部任中队长、10名优秀公益岗代表任小队长的三级管理架构,确保每次集中活动人员管理更便利,工作标准更高。按照“2+10+1”工作机制(每周2次集中整治,10支人居环境整治队伍,一支10名公益性岗位构成的电镰队伍),对重点路域和村庄进行定期打造,合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健全硬件配套机制,全面保障运行。为方便工作开展,劳店镇环卫所打造独立办公区域,设置办公室、会议室、工具储藏室。同时,投资10万余元,集中采购电动冲洗三轮车2辆、除草电镰10把、电动三轮车10辆、环卫马甲、扫帚、铁掀等工具若干,为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制订了《劳店镇环卫公益岗管理办法》,压实责任目标,实行4级网格管理模式(即:大队长抓总、中队长管理小队长、小队长管理组员),按照“干前定目标,干后亮成果”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即:活动前一天定好每组的活动地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清理后,对工作成果进行现场验收,验收不合格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工作到位、成效明显。同时,结合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公益岗考核内容,通过晒成绩、比成效,对部分工作不重视的公益岗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倒逼工作推进,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下一步,劳店镇将继续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下足“绣花”功夫,用好“乡村公益岗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用活公益“小岗位”不断在提升工作标准,实现镇域环境常态化、长效化提升,切实打赢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