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
大众网记者 孙秀利 滨州报道
在医学的殿堂里,急诊科是一个永不熄灭的灯塔,急诊人则是日夜兼程、争分夺秒的生命守护者。他们用坚定的脚步,丈量着生与死的距离;他们用无私的奉献,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临危不惧,他们是守护生命的勇士。4月的那一天,阳信县人民医院温店急救点的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电话那头,洋湖乡一名两岁的幼儿因误吞枣核,生命垂危。母亲绝望的哭声,如同一把尖锐的刀,深深地刺入每个急救人员的心中。“医生你们快来!快救救我的孩子!”这声声的哀求,犹如沉重的石头压在急诊科孙英杰医生的心头。他知道,此刻的每一秒都关乎着一个生命的存亡,于是,他迅速带领急救组赶赴现场。急救车的鸣笛声划破天空,车速在马路上飞快地穿梭,所有人的心都紧绷着,仿佛在和时间赛跑。孙英杰医生心中默念:“孩子,你一定要坚持住,叔叔马上就到。”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责的坚守。原本需要15分钟的路程,急救组仅用了9分钟就安全到达。到达现场后,孙医生看到了那个嘴唇已经紫绀、呼吸微弱,脸上还挂着两行长长的泪痕的小孩,他深知,此刻的每一秒都关乎着孩子的生死,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孩子进行抢救。“一次,两次,三次”,效果并不理想,孩子的生命依然危在旦夕。这时候,救护车已经在前方等候了。急救组人员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迅速将孩子抱上救护车,一边飞驰向医院,一边继续进行抢救。母亲紧紧地握住孩子的手,自责的泪水不断涌出,而急救组人员则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抢救中,脸上挂着的是严肃而沉重的表情,“一次”“两次”再一次”手上的动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突然,一声微弱的呼喊划破了车厢内的紧张氛围。“妈妈!”小孩发出了声音。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孙英杰医生立刻检查孩子的口腔,激动地喊道:“枣核出来啦!”这一声呼喊,让所有人的心情都为之一振。随后,救护车飞快地驶达医院。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患儿呼吸心跳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患儿气道异物抢救成功。母亲和所有急救人员都松了一口气。事后,患儿家属亲自到温店急救点找到孙医生表达了感谢。
阳信县人民医院温店120急救点在市卫健委、市120指挥中心的帮助指导下,于2023年2月27日正式运行,成为全市首个投入运行的乡镇急救点。急救站点的成功启用进一步扩充了全市院前急救网络,有效缩短了急救半径与平均反应时间,为温店镇及周边12万百姓和当前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急救和健康服务保障。温店急救点科学的规划、超高的效率、百姓的满意,吸引了湖北省郧西市、潍坊市等多家外省市医疗单位前来学习参观。截至目前,温店急救点共出车876次,救治病人740余人。
坚守初心,他们用背扛起生命的重托。几个月前,医院急诊科调度室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这是来自120指挥中心的派车指令。电话那头传来的信息令人紧张:阳信县河流镇一位患者右踝部撕裂伤,伤势严重,急需救治。院前急救组人员立刻行动起来,迅速集结,带着紧急医疗设备驱车前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急救组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了询问和查体。患者伤口触目惊心,长约20公分,出血量较多,骨质外露,情况十分危急。急救组人员迅速给予止血包扎处理,同时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然而,就在准备转运患者时,却遇到了困难。患者由于疼痛和恐惧,拒绝使用担架转运。这时,陈涛医生没有丝毫犹豫,他蹲下身,毅然决然地将患者背起,小心翼翼地将其转移到救护车上。在救护车上,固定,监护,开通静脉通路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到位,路上他还不断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让他放松心情,减轻疼痛。终于,救护车顺利到达医院。陈涛医生迅速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进一步治疗。后来陈涛医生说“当时看着患者很痛苦,就想着能快点带患者到达医院,得到最好的治疗。
院前医疗急救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的重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身为青年急诊人,将继续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急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