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蕊
责任编辑:李丽娟
大众网记者 杨倩倩 通讯员 张书义 滨州报道
无棣县埕口镇地处冀鲁交界,鲁北高新区坐落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多,服务高新区、交通枢纽重地、拆迁工作任务重,社会矛盾点易发、多发,社会治理压力较大。近年来,埕口镇立足地域特点,在加强精细化“微网格”建设上狠下功夫,创新实施“胡同长”工作机制,将基层社会治理触角进一步向末梢延伸,用一张张“微网格”汇聚成“治理基层、服务基层、发展基层”的“毛细血管网”,在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信访隐患、维护社会稳定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加强阵地建设,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力量
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坚持管理、服务、力量三下沉,建立镇、管区、村庄、胡同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盘活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网”,第一时间解决矛盾纠纷。
强化综合治理服务水平。投资300万元建设1100余平米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司法调解以及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综治中心,不断加强矛盾纠纷调解能力。
工作力量下移。各办事处全面下沉到村,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基层党建、农村财务管理等工作,打造矛盾纠纷调解的前沿阵地。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网格员+胡同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工作具体实施,上下统筹,形成合力,推进工作走深走实,确保矛盾纠纷调解的成功率。
细化工作步骤,组建“胡同长”队伍
做好人选考察。鼓励在村内有威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群众积极报名,成立“胡同长”预备人选考察小组,对报名人员通过入户调研、走访家族长、村民小组长等形式,拟定“胡同长”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
做好公开公示。召开办事处、村庄两级座谈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选拔出威望高、责任心强、善于调解矛盾纠纷的村民作为“胡同长”候选人,做好公开公示,并报镇党委备案。
做好岗前培训。依托社会治理“枫桥班”,与专职网格员一同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在办公场所显眼位置悬挂“胡同长”职责分工牌,明确片区范围、工作职责、服务承诺等事项,目前,全镇在岗“胡同长”627人。
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履职担当
推动压实责任。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照“定格、定人、定责、定向”工作导向,明确各“胡同长”分管片区和相关职责,制定“胡同长”网格分布图,主要负责本片区矛盾纠纷调处等重点工作。
加强线索收集。“胡同长”充分发挥探头作用,对当前扫黑除恶、打击养老诈骗等重难点工作第一时间收集问题线索,对各类矛盾纠纷、信访不稳定事件以及苗头性问题及时掌握并上报专职网格员,今年以来,累计上报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问题等事项1300余件。
强化治理分析。镇综治中心整合社会治理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汇总分流、矛盾排查分析研判机制,对各渠道各类信息及时进行数据分析、跟进处置、妥善化解,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聚焦“常治长效”,推动作用持续发挥
抓考核,推动责任更加落实。实施“蓝黄红”三色评价机制,3次被亮“黄牌”、1次被亮“红牌”的“胡同长”进行及时调整充实。对“胡同长”采取不定期抽查、月度工作打分、季度工作排名、年度工作总结的方式考核工作开展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发展党员、当兵入伍、村干部后备人选的重要依据。
抓典型,推动营造良好氛围。建立“积分兑换”机制,购置米面油、生活日用品等设立积分超市,“胡同长”可凭月度积分兑换各类生活日用品。年底召开“胡同长”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优秀“胡同长”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悬挂光荣牌,激发工作热情。
抓结合,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探索建立“胡同长”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职能作用,以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雪亮工程”建设、扫黑除恶斗争等工作为抓手,全力抓好矛盾纠纷化解,以一域之稳为全局添彩,全力营造镇域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初审编辑:刘蕊
责任编辑: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