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吕芳缘
责任编辑:纪学敏
特约评论员 何忠涛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博物馆作为承载人类文明记忆的宝库,收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社会快速变化的今天,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潮”起来,是博物馆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深挖文物内涵,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博物馆应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展览、讲座等活动形式,让观众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价值等,让文物“开口说话”,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何以中国”特展,通过展示珍贵文物,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和解读,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的细节和内涵。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某省级博物馆仍固守"禁止触摸"的百年传统,展柜玻璃折射出的,恰是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代际落差。
创新展览形式,让历史“潮”起来。传统的展览形式往往以静态展示为主,观众只能被动地观看文物,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感。在社会快速变化的今天,博物馆应创新展览形式,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感,让观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展览中来,让历史“潮”起来。上海博物馆推出的“对话世界:从德拉克洛瓦到毕加索”特展,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装置等形式,让观众与艺术品进行互动,感受艺术的魅力。此外,博物馆还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观众需求,举办主题展览,如南京博物院举办的“考古江苏”展览,聚焦江苏地区的考古成果,让观众了解江苏的历史文化。
加强合作交流,让博物馆“火”起来。博物馆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强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博物馆“火”起来。国内外博物馆可以开展展览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展览,让中国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卢浮宫的珍贵文物。同时,博物馆还可以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其社会价值就会超越展陈范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社会快速变化的今天,博物馆应紧跟时代步伐,深挖文物内涵,破解“千馆一面”,加强合作交流,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潮”起来,让博物馆“火”起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吕芳缘
责任编辑:纪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