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大年陈镇:探寻乡村文化底蕴 赓续民间非遗根魂——记刘旺庄林场“知青点”的辉煌岁月

2024-12-10 15:54:25 来源: 大年陈镇 作者:

  在惠民县大年陈镇刘旺庄村北,有一片约300亩的土地,被当地人称为“北大洼”。它处于惠民县、济阳区交界,距离村庄5公里之遥,因交通不便,耕种困难,曾一度被荒芜。然而,正是这片几乎被遗忘的土地,见证了刘旺庄林场“知青点”的辉煌历程,记录着刘旺庄与知青们携手并进、共同成长的不朽篇章。

刘旺庄林场“知青点”旧址。石家码头村属济南市济阳区,刘旺庄村、商家村属滨州市惠民县。

  早在1961年春,刘旺庄村领导班子便展现出前瞻性的眼光,商议决定抽调9名精干群众,组建“先锋队”,进驻“北大洼”。经过精心选拔,刘希彬担任队长,带领刘家盛等队员担此重任。他们披荆斩棘,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筑路修渠,搭建生产房,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片片丰收的田野,为林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9年,先锋队再次壮大,从各小队划拨200亩土地,整合成方田,正式成立集体林场。1970年春,集体林场种植了以国光、青香蕉为主的苹果和葡萄200亩,同时栽培以刺槐苗为主的经济苗木100亩,其余土地则种植了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这一举措,使得林场成为当时集粮食、果树、经济作物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种植示范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林场的故事并未止步于此。1976年7月16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刘旺庄林场迎来了20名知青。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揣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次年,林场又迎来第二批5名知青。这些知青们,在刘旺庄林场这片热土上,与群众心连心,手挽手,“同吃、同住、同劳动”,用青春的热血和汗水,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奋斗历程。

  在林场的日子里,知青们不仅积极参与粮食的种植、果树的修剪、苗木的培育等工作,还主动投身林场的各项建设和管理。他们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经历风雨的洗礼,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林场增添了新的力量,更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0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知识青年陆续返程。虽然知青们离开了这片土地,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这里,承载着几代人数年的记忆和情感。它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见证了知青们与群众共同奋斗、共同成长的峥嵘岁月。

  让我们铭记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奉献智慧的青年:

  先锋队成员:刘希彬(队长)、刘家盛、刘家光、张成贵、张春来、刘传庆、刘培喜、李淑美(女)、徐秀华(女)。

  知青成员:韩生华(第一批队长)、牛宝华(第二批队长)、贾立超、王光明、杜玉彬、盖一训、盖一海、韩宝国、孙国庆、荣保国、李光华、王伟、高健、李玉光、蒋红卫(女)、高会云(女)、高会霞(女)、张富荣(女)、陈爱霞(女)、李萍(女)、崔晶(女)、胡翠珍(女)、周小红(女)、隋建华(女)、弭娜莎(女)。

  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刘旺庄林场的历史长卷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共创辉煌。

  供稿:公共服务中心(段祖耕)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张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