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大年陈镇:沧桑巨变刘家圈

2024-10-15 15:20:24 来源: 醉美桃乡大年陈 作者:

  口述:刘庆荣 刘 杰

  整理:段祖耕 段福刚

  2017年,山东省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外迁安置、就地就近避洪设施(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采取临时撤离措施等方式,基本解决60多万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惠民县大年陈镇滩区的刘家圈就是外迁安置的村庄之一,2019年3月村民入住桃乡名郡小区,原址经复垦变为农田。

  大明弘治十二年编制的《刘氏宗谱》记载“始祖讳宗九择于齐东邑西北角半里余河圈处为村居”,就是说刘圈村始祖刘宗九,选择在齐东城西北角半里地的大清河南岸定居,背靠大清河属齐东县。此地地势较高,汛期,村前也可作为临时河道泄洪。据史料记载: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乡决口,夺大清河河道入海,昔日清流变作黄水滔滔,大清河转瞬间变成了今天的黄河。由于原大清河水流量较小,而变成黄河后水流量大增,因此,改道后多次在济阳县东北部的韩纸、后圈、张辛、老桑渡等村和惠民的刘旺庄、白龙湾决堤。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济阳仁风一带洪水告急,形势异常危险,为保住黄河北大堤,沿“时家圈”至“刘家圈”开挖了一条引河道将原河道取直。取直后河道从刘家圈村南流经。这样刘家圈虽然位置没有改变,但“一夜之间”成了黄河北岸村庄,在历史沿革中逐渐划归惠民县管辖。

  对生长在黄河岸边的老一辈刘家圈村民来说,记忆里更多的是灾难和恐惧。以前的刘家圈家家都在土台子上建房,农闲时不断加筑房台,以防被洪水淹没或冲毁。多年的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特别是伏秋大汛期间形成的洪水,水位高、含沙量大、破坏力强,威胁着刘家圈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黄河不定期的泛滥,致使刘家圈群众陷入积累——建设——破坏,再积累——再建设——再破坏的恶性循环,大水来一次,房子或倒塌或损坏一次,平日的积蓄全用在了盖房子、修房子、筑房台上。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刘家圈自建房台高矮不一、道路崎岖狭窄、几乎没有配套设施等问题不断凸显,给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带来严重影响,村民亟待解决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提升生活质量。1983年10月经群众商议决定,在原村南自筹资金统一筑房台集中居住。新房台占地80亩,工程1983年至1985年结束,1987年上半年完成村小学建设,1988年各户开始在新建的新房台上按照统一标准陆续搬迁,至1990年搬迁完毕,前后用了近7年的时间。1996年8月处,黄河再次发威,流量达到4700m?/秒,大水漫滩把刘家圈包围,水位达到新房台半腰,虽然庄稼全部被淹,但是新房台使得全村没有再次出现人员伤亡、房倒屋塌情况。自2002年6月开始实施黄河“调水调沙”工程以后,河床逐年下降后,虽然出现几次险情,但均未再次漫滩。

  刘圈村村民刘庆荣1953年出生,回忆起这段历史唏嘘不已,“由于黄河水患,房子塌了三次,建了三次,期间被水冲坏而维修多次。每次黄河发大水,村里人到处投亲靠友,我家每次都是住在小郭家村亲戚家,水退了再回来建设或维修。为了防止房子再次被淹,房台越修越高,要进家门先爬高坡。”住进“桃乡名郡”黄河迁建工程安居小区后,他时常感慨:“没想到刘圈村群众能够住进有电梯和集中供暖的楼房,多亏各级政府的扶贫政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许婉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