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文化底蕴 赓续民间非遗根魂——消失的村庄“小孟家”

2024-07-26 15:56:06 来源: 惠民县大年陈镇 作者:

  口述:刘传福 刘齐行

  整理:段祖耕 段福刚

  1968年“幸福河”开挖新河道,在惠民县大年陈镇刘旺庄村东北角,挖出多块雕有花纹图案的青条石,其中两块刻有文字:物宝天华日,人杰地灵时。商家村西,有一口水井叫“孟家井”,也因挖幸福河占地葬身河底。

  据刘旺庄村、商家村多名群众回忆:听家中老年人说,刘旺庄村东原有一村“千顶孟”,本地俗称“小孟家”。此村紧邻黄河大堤,村中有姓孟、姓董村民约200人,村南有一座庙,门前两边各有一棵参天茂盛的大松树。1968年出土的雕刻花纹图案、刻字青条石,从出土位置判断应为庙中之物。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8月间黄河水大涨,连续几天大雨瓢泼,13日夜间刘旺庄村东黄河大堤决口,小孟家因正处在“龙头”位置,水高浪急,瞬间被冲毁,后形成近200亩水潭,深10米许。幸免遇难之人多外地逃荒,从此该村永久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半年多时间决堤处得以修复,后经群众两年多治理,冲毁的土地得以复垦,虽能耕种但多黄河泥沙导致土地贫瘠,有陆续返乡者,皆投亲靠友居住。孟氏居石家码头、董氏居刘旺庄,两处现有孟氏、董氏后人约60余人。建国后,政府多次投资,历几代人艰苦努力,经村民百年辛勤劳作,黄河龙头冲出的200水潭及周边沙化严重的土地,现已粮丰林茂成为高产农田。

  据史料记载:刘旺庄村漫口初为七十余丈,最终“刷宽一百八十余丈,水深二丈三四尺至三丈不等”,水流湍急,流沙太多,无法施工。“筹堵筹赈及蠲缓漕粮耗费实巨。而民间所失尤多…”,但朝廷以种种托辞,经费一减再减。虽朝廷腐败,修复、赈灾资金不到位,幸山东巡抚周馥“殚精治河,不遗余力”。“秋季,利津、惠民等县境内黄河决口,两处距200里,道路过遥,势难兼顾”,山东巡抚周馥为了便于管理,把刘旺庄堵合工程改归中游河工总办,派勇于任事、熟悉河务的丁达意督办。工程一波三折,顺以水势打破常规,先在上游建四道拦水坝,耗时半年多时间,经过三次合拢,1903年3月18日刘旺庄决口“闭气断流,全河之水归入正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许婉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