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仕超
王娟娟,沾化区下河乡刁家村党支部书记、沾化区喜小妹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王娟娟,女,汉族,1990年3月出生,下河乡刁家村人,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2月参加工作,中专学历,滨州职业学院电厂热力专业毕业。2011年3月—2017年12月担任刁家村村委委员,2017年12月至今任下河乡刁家村党支部书记。自任职以来,积极投入村内工作,认真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的“规划员”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中,首当其冲的是产业兴旺。如何让村里的产业发展好、让群众受益是农村党支部书记首先考虑的问题。自从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娟娟心里时刻挂牵着产业发展。
2017年,下河乡引入了正邦生态养殖项目,刁家村大部分土地都流转给正邦公司了,虽然群众受益不小,但是却面临着耕地减少、劳动力剩余、村民务工难等新问题。“不能光让群众吃土地补偿饭,要想出一条土地集约发展的新道路”王娟娟说道。
为了把准发展方向,王娟娟自己开车到各地考察农业发展模式,惠民、寿光、利津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每到一处,王娟娟都到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民深入交流,细致了解农业发展方式、生产成本、产品销路、生产管理等相关情况,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非常详细。考察回来后,王娟娟不顾舟车劳顿,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开会商讨产业发展道路,结合刁家村实际,最终确定了发展大棚果蔬。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大棚果蔬的经济效益很好,近年来市场对蔬菜和水果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我们村有种瓜种菜的传统,很多村民种植经验比较丰富,基础比较扎实,所以我们想通过发展大棚果蔬实现群众增收。”王娟娟说到。
但是,一项新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在发展大棚果蔬产业时,王娟娟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一开始,村民并不买账,觉得建设大棚一次性投入很大,而且我们村浇灌难,如果浇不上水就什么也长不出来了,到时候投进去的钱就看不见了。还有些村民对市场前景不看好,害怕种出的产品卖不出去,所以报名建大棚的村民很少。”王娟娟说到。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王娟娟带领着村干部积极行动起来。经过商议,刁家村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为每个大棚提供一万元的无息贷款。王娟娟多次到下河乡政府商议,争取到下河乡党委政府的支持,政府为刁家果蔬大棚配套水电路,并向沾化区农业局争取到了水肥一体化项目。为了解决销路难题,王娟娟多次同瓜苗商打交道,与瓜苗商达成协议,瓜苗商负责回购西瓜,同时,下河乡政府积极联系大型超市,刁家村和超市也达成了收购协议。
一期25个大棚西瓜全部售罄,每亩地的纯收入在8000元左右,目前,又新建9个大棚,34个大棚种植的法国“红方”甜椒长势喜人,目前已上市销售,预计每亩的产量在10000斤左右,每斤价格1.8元左右,每年一个大棚的收入在25000元左右。
关爱群众的“勤务员”
当问起为什么选王娟娟当党支部书记时,村内党员赵国栋说道:“她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能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大家不选她选谁?”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刚开始面对农村工作,王娟娟曾坦言一窍不通,也曾有过不知所措。她说,“当年去群众家里宣传政策,自己也不懂,有时候群众问起来,啥也回答不上来,当时觉得群众不骂我就很好了,后来常常跟乡里的干部们交流,逐渐了解各项政策规定,群众问的问题也能回答上来,群众工作经验就丰富起来……”
似水流年,不过莞尔,七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在一晃而过,“七年经历不算长,有的村干部有几十年的经历。”她觉得做的事情远远未够,不值一提。
一次次走访入户的交流,身体力行,让她深有体会,就是要让有困难的群众得到更多关爱。于是,她努力为困难家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拿着资料替出入不便的老人跑手续;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渐渐地村民对她越来越亲近,越来越信任。“为民办实事是职责,没什么”她说:“最重要的就是“服务”二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