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暴动”:通胀预期抬头 资金重新盯上商品

2016-07-05 15:52:00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

  7月4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再次用涨停潮向市场确认了商品年内第二波上涨潮的来临。至昨日收盘,沪银、沪镍、郑棉、PP、塑料、郑油、豆油等11个品种主力合约盘中涨停。其中,沪银、沪镍、郑棉、PP、塑料、硅铁6个品种封于涨停板。全面跟踪国内商品走势的文华商品指数上涨2.4%至132.29点,创近一年新高。

  根据文华商品指数显示,2016年商品第一波上涨始于今年1月,止于4月下旬。彼时基于低库存、低开工率叠加一季度流动性充裕、房地产刺激等政策,黑色板块期货毫无悬念地充当了领头羊角色。

  商品第二波涨潮又有着怎样的上涨逻辑,其行情将如何演绎?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昨日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商品的两轮上涨都是受通胀预期抬头牵引。不过,本次的表现形式不同,货币对资产进行了选择,领头羊也由黑色系商品转向了农产品和化工品。

  通胀预期抬头 资金重新盯上商品

  在流动性充溢背景下,市场通胀预期抬头,大宗商品的资产配置定位吸引资金投入。

  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较上月有所下降,以单边计算,当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仍高达344.17百万手,同比增长20.62%,成交额也高达14.84万亿元。与此同时,6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总持仓量较上月增长。

  在景川看来,目前的通胀主要是因为人民币贬值导致的输入性通胀,与今年年初由于货币投放导致的通胀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资金会更青睐那些有一定抗通胀作用的领域。加上基本面配合,有色金属、农产品和化工品成了资金流入地。

  这在昨日盘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昨日市场上,基本金属、贵金属取代了昔日的黑色板块,成为商品上涨的领头羊。除了沪银、沪镍涨停,沪锡期货主力在午盘表现强劲,以6.47%的涨幅位居当日期货主力合约涨幅榜首位,触及去年5月以来的最高。

  此外,包括农产品、能化商品以及黑色系商品几乎都在上演多头盛宴,棉花、菜粕、白糖均创出年内新高。

  文华财经最新监测也显示,7月4日有色板块获得19.1亿资金疯狂涌入。其中,沪铜再成资金宠儿,主力合约获得7.7亿资金注入;螺纹钢主力合约当日流出资金3.3亿元。

  数据显示,7月4日国内商品期货总成交4666.6万手,比前一交易日增加997.7万手。总持仓为2638.1万手,增仓185万手。

  香港朗闰资产管理公司独立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付鹏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球经济滞胀,一方面全球经济疲软,需求端低迷;另一方面,流动性推升脱实状态下的通胀预期抬头。在此背景下,全球流动性无法通过债务继续扩张而作用于消费端和生产端,只能涌入商品市场,从而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避险情绪上升推高金属价格

  与此同时,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全球避险情绪也悄然升温。

  上期有色指数继上周大涨4.87%之后,昨天又大涨2.65%。A股有色板块昨天一度领涨大盘,收盘涨4.25%,涨幅居前。

  黄金成为避险资金最青睐的品种。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以来,COMEX黄金主力合约累计上涨7.5%,昨天盘中最高达1360美元/盎司,接近6月24日创下的反弹新高。

  广发证券分析师巨国贤认为,从中长期来看,英国“脱欧”事件对英国和欧元区经济都将带来不利影响,并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压力,这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对黄金这一反经济周期资产的配置需求。

  安信证券分析师齐丁也认为,英国“脱欧”事件将动摇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欧元的地位,并对全球货币体系形成重大冲击,还会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全球避险需求上升,打开了金价的上升空间。

  广发证券认为,市场对美国加息预期的降低也推动了商品上涨。

  格林大华期货俞佳松认为,2017年、2018年将是发达经济体经济保持增长期、中国经济筑底恢复期、印度基础建设投资高峰期,“三期”叠加效应将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就短期来说,美元加息预期推后、中国工业秋季旺季即将来临,以及洪涝灾害等均促使大宗商品走强。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