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将给世界带来多大冲击波

2016-06-28 17:33:00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徐立凡

  原标题:英国脱欧将给世界带来多大冲击波

  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在过山车式的行情中结束。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渐行渐远,历史性地逆转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从建构共同主权到收回全部经济主权,拥有老牌帝国、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欧洲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诸多名号的英国,脱离欧盟,其冲击波非比寻常。寰球同此凉热,这一冲击波也将迅速传导到诸多国际关系中,并在各个方面产生近期到长期的影响。

  过去70年,推进一体化进程是欧洲演变的主要脉络,并建成了全球最高水平的一体化区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方兴未艾之际,为什么会发生英国脱欧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欧盟组织架构、地缘政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等又将产生多大影响?

  脱欧的三条导火索是什么

  卡梅伦“玩火”、欧盟的弊端和对欧洲大陆主导权旁落的失落,共同构成了此次英国脱欧公投的主要背景。

  英国脱欧公投,始于2011年卡梅伦首相否决欧盟财政条约。条约要求,欧盟成员国都应严格遵守预算赤字占GDP比重不得超出3%的规定,并在未来数年逐步削减公共债务。对此,旨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卡梅伦政府提出赋予英国一定特权,以欧盟放松对英国金融监管的方式换取英国对该条约的支持。由于放松金融监管可能导致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努力落空,因此欧盟拒绝了这一提议,卡梅伦随即否决了条约。2013年,卡梅伦提出,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2015年大选获胜,将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英国是否退欧。卡梅伦连任后,脱欧公投提上日程。

  尽管脱欧公投是卡梅伦内阁主导,对欧盟的官僚主义、巨额摊派、一刀切式的财政纪律等英国政界也有诸多抱怨,但卡梅伦并非脱欧派,举行公投等于押上了卡梅伦内阁的政治生命。之所以要进行这场豪赌,既是兑现2013年的承诺,也是为了转移压力——经济上,开放的边界导致外来劳工挤占了英国本土劳工的工作岗位,严厉的财政纪律限制了英国的金融创新能力;在难民问题上,留在欧盟就必须按照欧盟计划接纳难民,而不能依据英国各地的财政能力和民意自行选择;在欧盟扩容问题上,未来接纳土耳其将迫使英国掏更多的钱补贴“穷国”,等等。公投可以转移这些重压,并卸掉部分政治责任。

  不过,这只是部分导火索。卡梅伦内阁面临的压力,德、法等欧洲大国同样存在,经济问题严重的希腊等国,也不乏脱欧之声,甚至多次上演脱欧戏码以换取国际债权人让步。为何是英国率先脱欧?

  埋得更深的导火索在于英国的外交传统。历史上,英国与欧洲大陆就习惯于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以通过“离岸平衡”等策略获取最大利益。对于二战后欧洲的联合进程,英国的立场一直是支持但不参加,甚至一度组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对抗早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为摆脱经济困境,英国勉强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英国饱受欧洲大陆强权的“羞辱”。戴高乐曾两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而近年来德国在欧盟的主导地位也让英国颇感不适。

  卡梅伦“玩火”、欧盟的弊端和对欧洲大陆主导权旁落的失落,共同构成了此次英国脱欧公投的主要背景。

  脱欧对市场有多大冲击力

  所有迹象都表明,英国脱欧很可能是一只破坏性低于预期的“黑天鹅”。当然,这不意味着其冲击波会迅速消散。

  英国脱欧是一只怎样的“黑天鹅”?有没有可能发展为第二个“雷曼事件”?

  公投当天的市场行情可谓惊心动魄。公投结果引发英国和欧盟的巨大反弹,已有250多万英国人要求重新公投,荷、法等国右翼党派呼吁也举行脱欧公投,欧盟则要求英国马上走,以威慑可能蠢蠢欲动的成员国。

  这幅场景确实宛如又一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先兆,但必须指出,与“雷曼事件”发生时相比,英国脱欧有很大不同。一方面,2008年以后,各国金融监管力度都有所增强,英国脱欧公投前金融市场已反复消化这一事件,因此公投结果不具有雷曼倒闭那样的传染力。另一方面,尽管许多研究表明,近期内英国将遭遇重大经济损失,但英国经济基本面不会因此发生显著变化。英国与欧洲大陆的经济联系不会因此中断,只是交流成本和方式将有所调整,因此其风险并非不可控制。

  进入6月以来,金融市场的反复震荡本就不缺过度解读、借机套利的推手。借重大事件寻利,本来就是金融市场的常用手法。高盛分析认为,根据历史数据,从当前欧洲股市的风险溢价水平看,脱欧最多导致欧洲股市下跌15%,而雷曼公司倒闭时,欧洲股市下跌了46%,两者不具有真正的可比性。此外,欧洲央行早先已经宣布,如果英国公投决定退欧,欧洲央行将在次日第一时间与英国央行联手行动,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防止恐慌情绪扩散。

  所有迹象都表明,英国脱欧很可能是一只破坏性低于预期的“黑天鹅”。当然,这不意味着其冲击波会迅速消散。

  以英国为主要市场的企业,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品尝英镑“打折”带来的风险。英国脱欧与否也是美联储是否加息的重要参考,脱欧导致的不确定性,将迫使美联储更加慎重。而日元为避免升值过快,有可能酝酿更大的汇率战。这些影响将在今后渐次显现。

  脱欧对国际政治有何影响

  在英国脱欧公投前,经济一体化就已面临不小威胁,公投再次打击了经济一体化的势头。

  英国脱欧,直接的政治效应是卡梅伦的保守党内阁可能将被迫集体辞职。事实上,公投结果一出来,卡梅伦就宣布将辞职。而工党和疑欧派自由党,则将因此获得更大的政治活动空间。但是,这只是初级政治效应。

  更大的政治效应在三个方面。其一,对内秉持自由市场理念,对外主要秉持“大西洋主义”的保守党,可能面临政策理念的重新调整。公投表明,同经济开放、与美结盟相比,部分回到“孤岛主义”、实施均衡外交或许更能得到民众欢心。这不仅是保守党,也是英国其他主要政党必须考量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思潮由右而左,是经济危机之后常见的钟摆现象,公投只是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转向。就此来看,英国未来的内政外交政策,有不小的转变可能。

  其二,欧盟组织架构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疑欧派不仅在英国有市场,在其他欧洲国家同样有市场。此前,丹麦、瑞典、匈牙利等国就因为欧盟财政条约等刚性约束有所“反抗”,要么对欧盟重大政策进行公投,要么由政府出面直接否决,英国脱欧可能产生示范效应,激励欧洲各国的疑欧派加大行动力度。此外,举行公投还可以成为欧盟各成员国讨价还价的手段。仅仅依靠统欧派代表德国的不断“输血”,欧元区和欧盟才没有瓦解,但受难民问题影响,德国民众越来越不愿意承担额外义务。今年德国地方选举,默克尔所属的基民盟连遭挫败,说明危机将至。欧盟正面临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如果各成员国纷纷突破财政约束,在难民潮面前继续竖起边界墙,欧盟就只能向空心化发展。

  其三,全球经济一体化受挫。表面看,一体化是国际经济议题,但实际上这首先是一道政治题。在英国脱欧公投前,经济一体化就已面临不小威胁。正是出于涵盖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考量,美国力推TPP,以掌握全球自由贸易的规则制定权,让自由贸易面临瓦解风险。英国脱欧公投,再次打击了经济一体化的势头。如何通过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寻找多赢机会,同时维护单独经济体的自身利益,这两者的平衡,是摆在加入全球经济分工体系的所有经济体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脱欧对中国有哪些利弊

  英国脱欧冲击波在中国会有折射,但同时也赋予了中英两国快速发展经贸、政治等全方位关系的新契机。

  中国和英国有密切的经贸联系和政治联系,英国脱欧冲击波在中国也会有折射。短期内,通过汇率渠道、流动性渠道、贸易渠道,中国将承接一些英国脱欧的压力。汇率方面,英镑对美元贬值带动美元升值,导致人民币对美元被动贬值,这将增加资本外流的冲动。如果英镑、欧元对美元贬值持续时间较长,央行可能不得不出手干预,以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而首要的,是加强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汇价干预;流动性方面,外来资本在中国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配置的规模可能阶段性减少,转而购买美元资产,这要求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评估更加精确;贸易渠道方面,英国是欧盟内部对华第二大贸易伙伴,汇率风险的抬升会导致双方企业近期在贸易和投资上趋于审慎。

  不过,英国脱欧对中国并非全部是弊。比如,英镑贬值降低了在英投资、旅游、留学的成本,为中国企业和居民走出去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选项。此外,英国市场只占中国对外出口的3%,虽然个别企业短期内或受到冲击,但不致让对外出口的总体形势发生逆转,导致出口环境突然恶化。

  更重要的,英国脱欧赋予了中英两国快速发展经贸、政治等全方位关系的新契机。退欧后,英国需要重新构建与欧盟以及第三国的关系。根据英国财政部的测算,重新构建稳定关系最短要两年,最长要15年。英国此前与欧盟以及与欧盟框架有关的第三国之间签署的许多协议,需要重新评估认定。这是中国与英国发展更密切关系的时机。

  一个与欧盟关系要重新认定的英国,需要通过拓展中国市场稳定经济基本面;而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的中国,需要通过英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审视评估国际化进程的成本、步骤,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用。此外,中英贸易额仍处于较低水平,双方去年已达成共识,尽早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水平,并共同兴建欣克利角C核电站。英国脱欧,增加了中英市场的相互依赖度,为尽早完成各项合作目标提供了新动能。此外,欧盟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的政治桎梏,也可能松动。

  就长远而言,无论英国脱欧还有哪些变数,欧盟可能掀起怎样的连锁反应,有一点可以肯定,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不会就此中止,合作水平不会因此下降。相反,会出现更多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就是机会。至于英国脱欧导致的市场动荡,经济一体化因此遭遇的挫折,其最大的价值是,发出了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而不是瓦解合作的警讯。

  本版撰文徐立凡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