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课堂: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2025-03-05 10:57:3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作者 刘敏

  孩子的教育问题,牵动着万千家长的心,也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心理工作者,我认为孩子教育问题的根源应该在原生态家庭。原生态家庭犹如培育种子的土壤,对幼苗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长应关注自己内在的情绪,不应嫁接给孩子

  刚为人父母者,一开始可能源于生命的诞生和延续,无限的快乐充盈着父母的心灵,只要一见到孩子,便会忘却所有的烦恼和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责任的进一步加重,慢慢地便会无意识地将工作中的压力或情绪,以及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转移或嫁接到孩子的身上。这些无意识地嫁接,便会形成早年孩子心理上的创伤,就如同在一片清洁的水池中慢慢地加注污染的成分,久而久之,清洁的水池超出自身净化能力的时候便会发生质的改变。孩子亦如是。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真实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我接诊的个案中,有一位成年的女孩子,已经三个春节没有和家人在一起了,春节前,她找到了我,告诉我她内心产生了想杀掉父母的念头,听起来都令人毛骨悚然。我耐心地倾听她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如翻江倒海般喷涌而出。通过与她耐心地交流,她内心的世界得到了尊重和满足,如同在她黑暗的内心世界里撕开了一道口子,光照了进去,她向我表示,她的愤怒程度已经由刚见到我时的10分降到了现在的7分,并表示还会寻求我的帮助,可惜的是,她没有再来。我从内心希望她能够从封闭了十几年的世界里走出来。

  这个案例的背后绝不是几日几月的积累,而是父母长期忽略孩子形成的固化、僵硬,造成了家庭关系模式的扭曲、错位,甚至是对爱渴求不及的反向形成。

  因此,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倾听孩子的真实需要和想法,当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超出我们父母所认定的安全性时,我们应该加以引导并让孩子付诸体验,而不是拿着父母的标准立即给予封杀。

  夫妻应共同成长,营造和谐家庭关系

  每一对夫妻的组合,都是两个家庭的重组。重组的开始,可能带着自己对父母的期盼,带着对爱的憧憬,带着对生活的向往等等走到一起的。但婚后夫妻双方自带的原生态家庭的影子便慢慢地流露出来。如果夫妻双方修不好成长之课,便会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鸡飞狗跳、鸡飞蛋打,甚至妻离子散。因此构筑和培育原生态家庭的土壤,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和每对夫妻认识到的必修之课,只有全社会关注到原生态家庭的重要性,我们的家庭细胞才能代际相传,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初审编辑:韩金枝

责任编辑:张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