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发展“密码”中找寻启示

2023-07-18 18:02:00 来源:  作者: 张学瑞

  作者:滨州市赴深圳“体悟实训”学员、滨州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 王岩磊

  时光荏苒,如白驹之过隙,两个月的深圳“体悟实训”锻炼画上了句号。体悟实训期间,紧紧围绕滨州全市中心工作,就当前滨州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带着问题学、带着成果学、带着方法干”,通过挂职实训、实地调研、走访企业、聆听讲座、参加展会等方式,寻求一些能够助力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走进“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馆”,深入了解了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壮阔历程和辉煌成就。走进深圳城市规划馆,以艺术文化体验的方式了解这座城市,与深圳“城市共想”,了解深圳市城市规划的每一个历史性时刻。走进深爱人才馆,感受到了深圳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学习了深圳特色的人才政策创新体系。走进深圳市政务服务大厅,学习深圳主动型智能式政务服务模式,“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办事不求人”服务理念。走进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了解深圳的双招双引、科创优势、政策优势、比较优势以及与滨州的产业差异、政策差异、服务差异等有关情况。走进比亚迪、博士科技、易瑞生物、海王医药等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发展历程、经营理念、运行模式、管理方式,站在企业的角度研究分析企业对政府的需求和政府应当如何为企业服务,思考如何做到服务品质更优,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实现了由一个边陲小镇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跨越。深圳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中国唯一具有创新意义的城市,被称为中国的“创新之都”。深圳的创新经验主要集中体现在改革创新、双招双引等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经验借鉴到我们滨州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来,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不拘一格“引”人才

  相对于北上广,深圳的城市包容性更强,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来到深圳,都是深圳人。地铁站两旁“1756万+i=深圳”的宣传语历历在目,让每个人感受到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一份子,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区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意识。所以会发展出创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借鉴深圳经验,滨州市应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体系创新,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育创新,加快形成人才众流汇聚的引进机制、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保障。

  (二)开源广进,吸纳优秀资源

  要学习深圳的做法,充分利用优秀的资源优势,创造适宜宽松的环境,广泛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公司等。积极吸纳他们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把资源优势变为资产优势,迅速在合理的时间内全面提升滨州市的经济总量发展。建立一批的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围绕支柱产业,建立合理的机构,完善基础条件,完善功能齐全,整合资源,聚集人才和技术。

  (三)探索滨州模式,优化发展方向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如何引进并利用好外来的资金注入,确定适合滨州发展的模式,对滨州的整体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左右,我们在追求高速的发展同时,更要兼顾好实际效益,从已有资源、人口环境等几项相互制约,在互相影响的情况下,出发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滨州的经济发展永远处在合理、有序、高效的道路上,特别是要杜绝为了吸纳资金不加论证、不加选择地一拥而上,而忽视了我们实际的情况,开发新资源必须与保护我们的当地环境并重,坚决杜绝小规模,大污染的企业,用暂时的疼痛,换取稳定高效的安宁与幸福。

  滨州要学习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推动“八大品质”全面提升,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劲,共建共享更高水平富强滨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初审编辑:王敏

责任编辑:卢志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