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卢志强
作者:惠民县税务局 李钟毅
我1982年参加税务工作,作为一个有着36年党龄的基层老税务人员,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从税40年的美好岁月。
从1984年穿上那身蓝色的税服,我与税收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利改税到费改税,从骑着自行车穿街过村一户一户收税到计算机网上申报,从税务网络流程再造到现在推出的“一次不用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税收工作,正在走向高科技、严管理、服务于人民的伟大时代。
轻轻跨过岁月的门楣,驻足人生的扉页,脑海中时常回忆起“税”月流年的过往。1982年12月,我工作的第一站是惠民县石庙税务所。在税务所条件很差,晚上一般是没有电,都是用煤油泡子灯照明,早晨起来用凉水洗脸,鼻子一抹都是黑的,用凉水洗头洗脸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至今。办公室也是宿舍,一张单人床,一张三抽桌,一个算盘,一支圆珠笔,一个手提包,一个夹着税票的夹子,还有配备一辆千里马的大轴自行车,一件大衣,一个手电筒,这就是我的全部家当。五天一赶集,早晨我们就来到了集上,当时收的是产品税、屠宰税,还有一些小商贩手续不全的零散税源。赶集收税,手工开票,提着税票赶回所里将所收税款用算盘清点好,交到税务所会计手里,税票税款及时上缴会计,锁到保险柜里,一天的集市任务就算完成了!平时的工作就是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乡间小路到各村的经销处收税,一天下来往返几十里虽然累点,但我们感到特别的充实而又快乐!
岁月的年轮如火如荼,留在记忆长河中最深刻最难忘的总有那么几件事:
记忆最深的是1982年12月22日,冬至,农历十一月初八。每逢农历的三、八,是石庙大集的日子,我们石庙所的税务人员都会出去赶集收税。那时候我们就三个人,人少市面大,一个人负责几条街,逐个摊位查验征收。这一天我早早起床,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大集上,开始了我的税收生涯。当我走到卖肉的摊位前,对他们说要缴2元的屠宰税时,有一个卖肉的看我年轻,便拿着割肉的尖刀在肉上晃动着说:“自己杀的猪还要交税?”我当时还真的有些胆怯,心里发慌,“屠宰税”的“屠”字都不知道怎么写了。但我还是慢慢镇定一会,向他讲解税收政策,终于完成了第一次收税开票工作,我开的第一张完税证就是屠宰税2元。
1983年时,进入腊月要到各鞭炮户去盖验讫章,收产品税,即季节性征收的鞭炮税。当时的石庙镇是鞭炮基地,有的村到农闲时,村民都在擀鞭炮(这是个危险行业,现在已禁止个人制作了)。去庞家村收鞭炮税,一去就是一天,一户要两、三个小时,先分大小头数清点数量,计算税额,每包加盖验讫章。为了赶时间晚上也需要工作,当时农村晚上是没有电的,都用自制的嘎石灯照明。有一户到最后加盖验讫章的时候,把包好的鞭炮竖着平铺在炕上盖,为了照的亮,就把嘎石灯举得高一点,不小心点燃了房顶上的棉花,我见状毫不犹豫地一把就把着火的棉花抓下来丢到屋子外面去了,防止一场很大的灾难,我也有幸还能工作到现在四十年。从此以后,我都是叫他们都到大场院里去,每家每户摆放好集中打鞭炮税(那个时候每年都有鞭炮爆炸的事故发生)。
记忆中季节性的突击工作总是步履艰辛。1984年秋,全县农村税收大清理,我和县工作组以及派出所到石庙前张村清理,当时的税收环境是很不好的,都是对抗性的税收工作环境,需要税收“强制性”才能完成工作。那时清理的主要是牲畜交易税,拖拉机运输业还有其他的手工业。石庙有柳编业等零散税收,工作组到了村里有一个村民就拿着赶大车的鞭子抽工作组的人员,阻止我们工作,工作组讲解税收政策还是不听,最后动用派出所强行控制其人强制缴上税款及罚金,这个村的清理工作才得到顺利完成。
日常税收工作也是艰辛的,所管辖的片区每月都要跑一遍上门征税,正常上班时间都是找不到人的,都是在村民吃饭的时间才能找到经销处的家里的人。我是新人,对经销处家里的人不熟悉,在御史村的一处经销处我跑了好多遍,经销处的家里人看到我去了就关上门在家门口晒太阳,我去问,他们就说不知道他们家的人去哪里了,跑了几趟都是那个人在门口这样说。我就等到天黑干活的都回来,找到他们家里,他们就没有什么说的了,乖乖交上了6元税款。回到所里已是大半夜了。
我从19岁那年踏入税务这扇神圣的大门,税务这一光荣的职业,便已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永不言弃的追求。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1985年3月22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从此与党的信仰紧紧连在了一起,同年7月我通过了成人高考被山东大学录取,脱产学习两年实现了我大学梦,1987年7月毕业到城关税务所工作,税务一干就是40年!
在城关税务所工作时更是忙碌,起早贪黑的奔走在税务一线。城关税务所是大所,一人一个片区管理,我所管的片区是300户左右。每到征期都是从早晨忙到晚,那时是手工开票,一户一票,边开票,边收款,丝毫不能分神,还要防止收到假钱,当天收到当天交款,25份一本的税票,珠算累加税款数目,与当天收的钱点对,不差分毫上交会计。过了征期就是到所管片区每户摸底调查税源的变化情况。
我记得为了给一个卖炸油条的增长税款,那个业户不同意:“我就卖一个早晨的油条就给我长那么多(其实就是增长3元)?”当时我是看到他的生意好应该长些,他不认可。我也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凌晨3点半他刚开门我就去了店里,一直到他把和的面卖完,已是上午10点多了。我把他放钱的盒子拿过来帮他数钱记下钱数,一蹲就是三天,我把三天的收入给他计算税款,他口服心服地接受了我的增长额度,这次长了8元。他说:“还不如早就同意,以后怎么长我都同意。”
1994年,税收征管体制进一步深化,国家实施“分税制”,我也被分配到国税部门工作。1997年1月国税撤所成立分局这一年,我们局在建设银行建立了办税服务厅,从此“上门收税”逐渐被“上门纳税”所取代。建立之初的“服务厅”由一个个和银行一样的窗口组成,每个窗口负责办理一类业务,这就是最初的办税“窗口”。分类窗口的设置有效弥补了“上门收税”无法全面解决纳税人涉税需求的短板,也提高了我们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20世纪90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普及。我们局也培养了第一批计算机操作人员,我和不少同事也是从那时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同时,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部署的防伪税控系统建设也紧锣密鼓地展开。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运用,让税收征管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1998年5月我进入大厅负责税收专用缴款书的开具以及外资企业和内资出口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专用缴款书由手工转为微机开票。这一年惠民县开创了三个零的突破,一是外资企业惠民县孙武制衣有限公司实现首笔出口退税申报并退税十余万元,二是内资企业惠民县第二棉纺厂完成首笔出口退税申报并退税6万余元,三是惠民县工艺制品厂年底完成首笔超税负返还40余万元,缓解了多年没有解决的资金压力。在我的指导下,惠民县工艺制品厂从代理出口走向了自营出口。那一年共办理自营出口业务的企业有5家,从此惠民的出口企业逐渐增加,出口退税逐渐步入正轨。
2002年1月,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在部分省市成功上线并运行,它的上线,标志着在税收征管领域,信息化逐步替代了传统手工模式。记得当时上线真正是全省税务整齐划一,人员、微机统一集中在会议室,全省同一时间开始同一时间段完成,一起入录一个模块。不分白天黑夜不离开会议室,半个月就完成了上线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纳税人选择网络信息化手段进行财务管理,我们税务部门也顺应新形势,逐步推出了网上申报和电子缴税。我至今仍记得网上申报软件刚刚推出的时候,大家欣喜的样子。尽管细节方面不够完善,但纳税人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即可完成申报缴税,“上门纳税”开始向“网上办税”转变。
2014年10月,我从业务转到行政科室,接触到税收宣传。活跃在镜头前,我曾是讲税法的主力军。转战新战场后,我成为宣传的新兵。几部相机,记录了我和税宣的故事;每张照片,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税收宣传搭上了信息化的第一班列车,我们开通了一个短信服务平台,向广大纳税人免费发送短信,宣传新的税收政策和涉税注意事项。在第一条提醒短信发送成功后,我拍下了这个历史的瞬间。此照片新闻上《中国税务报》一版。
近年来,税收宣传越来越注重服务助发展,宣传方式也在春风的吹拂下遍地开花。从丰富的图文到精彩的视频,从电视报纸到微信抖音,宣传越来越方便,方式越来越多样。我仍喜欢以拍摄的方式记录每次税务瞬间,平日里一部单反记录大小税事,一个镜头弘扬满满正能量。记得营改增我拍摄的“推迟的婚礼”“发票的旅行”“老李与小李”等时代大图在省局网站一个月必有一篇。总局微信平台多次采用。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身为社区“星火义工”的我,不但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更是用手中的相机拍遍感人瞬间。在快门下,“党旗红”“医护白”“警务蓝”“国防绿”,传递着感动、信念和“爆棚”的安全感。
同事们常戏称,李钟毅是“出席”疫情防控重要场合最多的人,也是局里最忙、最累的人,拎包提架,常常一走就是一天,亮一盏灯,选片调片,每每一坐就是一晚。疫情期间,我亲手“捕捉”6000多个镜头,气象万千、包罗大众,却唯独少我一人。已是花甲之年,本可持一部单反,寄情于山水之间,“偷”一片光阴,安享于含饴弄孙,但我却将全身气力都用在了弘扬战“疫”的正能量,背后支撑的,又岂是对摄影的偏执那么简单?我给大家的答案是:“面对疫情,我做不了太多,只能以艺战‘疫’,用镜头定格‘小城大爱’,留住人间善美。”
如今,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税务部门也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引入各项工作,相继推出了电子档案、电子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平台等应用系统,办税服务也进入了“互联网+税务”的全新时期。作为一名老税务人,我亲身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见证了中国税收的巨变,也见证了几代税务人在平凡“税”月中“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忠诚坚守。我为我们国家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更为自己是一名“税官”而自豪!
在40年的税收生涯中,我经历了1984年财税分设,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税制改革,2018年7月又见证了国地税两家合二为一的历史性时刻,这些都将成为我永远珍藏的美好回忆。无论历史的长河怎样流淌,我都将坚持初心不改,为实现最靓丽的“税务梦”继续前行。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卢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