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卢志强
作者:黄丽芳,2021-2022 学年援青支教教师,派出学校滨州市博兴县实验中学,任教于祁连县民族中学。
卷首语
做好一朵花,就努力绽放;
做好一个人,就茁壮成长。
如果有一天,
你被自己的努力和优秀而感动,
你一定是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用一年的时间,做几件终生难忘的事,挺好!
幼时读过一篇文章——《在山的那边》,当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时,我小小的心里满是疑惑:海是什么?对很少离开小县城的我而言,海是一个新奇的词,我不知道它的具体所指,也无法想象浪涛翻腾是一番怎样的图景。但我从此忘不了它,忘不了文章描绘的那美到极致的蓝,一种朦朦胧胧的憧憬,像一粒种子落在心间,深深扎下根来。
25年的教学生涯,它在我心头潜滋暗长、枝繁叶茂,那种“走出去”的渴望愈发热切地涌动、翻腾。我飞快奔跑,翻越崇山,在45岁这一年的盛夏实现了我隐秘的向往——在山的那边,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2021年8月29日,在新冠疫情仍然比较严峻的时刻,我们滨州10名教师逆风而行,飞越2000公里,奔赴青海海北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我们的支教地,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祁连县是青海省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它具有北接河西走廊,南连环湖过境通道的区位优势,在全省“一圈三线”旅游战略布局中处于“北线”的核心位置,是“大美青海”的缩影,有“天境祁连”、“东方瑞士”等美誉。长期以来,祁连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孕育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多元文化。阿柔“逗曲”、藏族“拉伊”,“花儿”,“社火”等彰显了各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底蕴。以阿柔大寺、上庄清真寺等为代表的宗教寺院成为祁连灿烂的多元文化瑰宝。
选择到青海支教,就意味着要克服高原反应、饮食不惯、语言不通……,还要忍受与骨肉亲人离别之苦。千里之外西部高原的气候能不能适应,到了祁连县能不能开展好工作,虽然犹豫过,但是,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人民教师,想到这是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我们没有退缩,组织需要的时候就应该毅然地冲上去。
我们一行五人于2021年8月31日到达祁连县民族中学,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学校,开启了忙碌而充实的支教生活。
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学促行
我们到祁连县民族中学支教的五位教师中,有三名共产党员,我们用实际行动点亮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犹如井冈山火红的杜鹃绽放在青藏高原,在祖国西部谱写出壮美的大爱篇章。我们在祁连县民族中学的支教团队,将党史学习与支教工作结合起来,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支教工作的具体行动。立足支教岗位,把带好学校教研团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专业技能作为“党史学习,以学促行”的切入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学促行,真情融入。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党日、党史学习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党建联盟会议。在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不仅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更做到了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立足支教岗位职责,用爱激励学生
踏上教坛25年的我,深刻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一名好教师,就必须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位学生。到祁连民族中学之后,我暗下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持下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学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支教教师,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负责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初来乍到,孩子们看见我这个新面孔颇有几分害羞,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怯怯地望着我,轻轻地喊“老师好”。渐渐地,在早晚自习、课堂互动、谈心交流、周末家访、无偿辅导等日常接触中,他们感受到我的友好与善意,便对我敞开了心扉,甚至成了我的“小尾巴”,我走哪他们跟哪,围着我又笑又闹,缠着我给他们讲山东的故事。
在孩子们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目光下,我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给孩子们细细地讲述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在山东的成长经历、我们的国家政策、高考制度……让孩子们意识到山外有山,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一刻,我仿佛不只是老师,更像是魔法师,用知识的魔力将孩子们与一个前所未闻、奇妙瑰丽的世界串联起来。
久而久之,一杯甜甜的奶茶、一根小小的棒棒糖、几串草编的手环,时不时会悄悄出现在我办公桌的一角。“端午节”、“开斋节”,家里做的糯米糕、油炸饼,孩子们也略带羞涩地抢着送给我,挤满了整个桌面。“520”还会送上鲜花和贺卡,一笔一画,都是孩子们最纯真美好的心意。
借助岗位练兵,推进青蓝工程
我们来到祁连支教,不仅需要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更承担着带出一支过硬的教研团队的使命。我们紧紧扣住援青支教工作的重点,一直把为祁连县民族中学培养一支带不走的老师为己任,借助海北州岗位练兵活动,积极推进青蓝工程,不断提升祁连民中中青年教师业务和育人水平。
作为化学教师,我主动“出击”,积极与化学组的四位老师一起备课,相互听课,通过与滨州市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进行网络大教研、直播观课磨课等方式开展听评课活动,与比赛选手甘生措老师一起研究海北州的岗位练兵参赛项目,从说课,到讲课,再到实验操作,精雕细琢,深度研磨。功夫不负有心人,甘生措老师最终以压倒性优势,取得了青海省岗位大练兵的第一名,并获得青海省“教学能手”称号。
组建名师工作室,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研团队
为发挥山东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借助山东援青教师力量,加快海北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州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根据山东援青“十四五”规划,2022年6月13日,海北州教育局、山东省援青干部管理组、海北州委组织部三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中小学班主任、中学物理、中学化学、中职旅游管理5个工作室。工作室实行双主持人制度并聘任导师,注重高端引领和人才培养。化学名师工作室由我和甘生措老师担任主持人。甘老师业务水平、专业素养极高,可以说是海北州不可多得的化学人才。相信,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在我们这种多形式、多载体、全方面互帮互学的氛围中,在甘生措老师的带领下,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研团队”指日可待。
结束语
夏日已至,归期将临。一年的支教时光,我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支教地带来一些改变。虽然个人的力量很渺小,要做出切实的变化着实不易,但我希望:我的奋斗,我的努力,我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故事、每一段视频、推荐的每一本书能够为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带来触动与启发,在星星之火的汇聚中,点亮他们对未来的想象与憧憬,使他们在奔跑的路上不惮于前进,勇敢地追梦。我也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孩子们走出去,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自信而笃定地告诉我:“老师,我用读书改变了命运!”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生长在冰山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沙漠里,胡杨做到了。面对大风干燥、温差较大的气候,面对语言关、饮食关,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做到把祁连当做第二个家,扎根祁连民中,用真心、爱心、耐心对待教育事业,得到了祁连民中领导、师生的一致认可。
一年的支教时间也许并不能真正改变些什么,但我相信,我们支教教师是一缕清新的空气,于自身而言,支教的经历也赐予我们一段新鲜而又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生命会因它而更加精彩纷呈,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路明灯,成为我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
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卢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