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蕊蕊
责任编辑:李丽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丁林浩 见习记者 董照娜 通讯员 张国辉 滨州报道
三月的雨纤细,醉人,在纤细、醉人的细雨中品游古城是一种极好的心灵享受。就是带着这种享受,细细地品味了家乡的文化盛景:无棣古城。
古城的品位首先在于其古。无棣古城形成于商周,发展于隋唐,繁荣于明清,东西宽240米,南北长480米,占地11.5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筑成,四向建有城门、角置炮台和钟鼓楼,城内商肆旅社齐全,城外有护城河、荷花湾等水系环绕相联。
历史悠久的海丰塔,始建于唐代,兴盛于唐代,由得道高僧的修炼坐化,成其舍利而名扬天下。同样始建于唐代的大觉寺,不但丰富了无棣古城的内涵,也给古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人们的思维、开化了人们的心灵。
从塔基之下仰望塔顶凸显其巍峨之势,通身的青砖灰瓦透着古朴庄严,让人不由联想翩翩,或许就在自己脚下,曾经就是达官显贵膜拜之地,又或许留下过无数善男信女虔诚的足迹。而大觉寺里那座憨态可掬的弥勒佛祖,不知见证了多少岁月的风雨和人世间的温情冷暖。这些古老的历史印迹,不仅引发人们的想象,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它们面前,人们能够忘却世间的名利得失,心灵得到温润的抚慰,一时间变得澄清和空灵起来。这种澄清和空灵因为细雨的点缀,越发浓重和真实。眺望塔尖处,细细的雨线斜斜地落下,把天际渲染的古香古色,给原本静谧的氛围披上了一层梦幻的外衣。
说到古城的品位总是绕不过文献这个元素,无棣古城同样如此,而且相比较而言,文献的成份更加厚重一些。
吴式芬故居是无棣古城一处文化盛宴,说起无棣吴氏,在山东省以及周边省份可以说是赫赫有名。清代无棣吴氏家族,世称“进士世家”“尚书门第”,素有“七侍郎、八巡抚、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式芬是无棣吴氏第十七世孙,清道光十五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广西、河南按察使,直隶、贵州、陕西布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吴式芬一生笃好金石文考古,从政之暇,即搜集金石器物,撰写了《捃古录》,《捃古录全文》两部金石学专著,与他人合著了《封泥考略》。吴式芬博才多艺,一生著书甚多。正是由于吴式芬在学术方面极高的造诣,使得无棣吴氏名气盛极一时并远扬后世。近几年来,无棣县加大了对吴式芬故居文化元素的挖掘,无棣吴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挖掘、拯救和完善,吴式芬故居成了集游玩观赏、学习教育、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文化盛景。吴式芬故居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吴式芬故居的吴式芬纪念主展室仪仗厅内,保存有三方刻石,一方是清代主盟诗坛的王士祯题写的,另外两方刻石分别为刘墉和郑燮所题。仪仗厅刻石“尚书第”是清大学士于敏中题写,横匾“进士人家”是文华殿大学士张廷玉所书,单单从这些刻石、匾额作者来说,就能体味到无棣吴氏浓郁的书香气息;故居家庙里的吴氏宗谱,详尽地诉说着吴氏曾经辉煌的历史,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熠熠生辉的灿烂人生;长长碑廊里的精美碑刻更加衬托出吴氏家族的浓厚文化底蕴。就连故居门前那棵苍老而又生机勃发的老槐树,也映照出虽然历史久远但依然生生不息的文化之火。
古城的品位在于水的灵性。一湾或宽或窄的水系绕城四周,窄的地方细水流觞,不急不缓,呈现出上善若水的寓意。细细的雨线落入其中,经不起一点波澜,却更凸显了水的文静和含蓄。宽的地方,有亭台,有栈桥,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实现了人与水的交融,人在水中,水在画中。荷花湾是无棣古城自古就有的古老景致,一丛丛一簇簇荷花立于水边,花开时节亭亭玉立,绿意盎然的荷叶,清新脱俗的荷花,驻足流连的蜻蜓,组成一幅极美的画卷。当下虽是初春,但突出水面的枝蔓,犹如一幅素描,更有别样的意境在其中,透出一种平淡宁静简约的美。
三月的时令,大地刚刚复苏,但桃花杏花却已经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它们竞相开放,个个爬满枝头,犹如繁星一般;或独自立于水畔,只管梳妆打扮;或三五成群站在院落的一角,窃窃私语。看,荷花湾畔的桃树下,初开的红花,少女的笑靥,相映成趣,惹醉了清风,惹醉了细雨,惹醉了佳人,拨动着游人的心弦。配上沾水欲湿的绵绵细雨,迎着吹面不寒的杨柳春风,让人通体的畅然,心境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又沉浸在人面桃花的情愫之中。
如今无棣古城的品位有了新的注解,无棣古城以旅游承载文化,以文化促进旅游,遵循“存古、复古、建古”三个原则,突出“古”、“水”、“绿”三个特点,建设了历史文化旅游区、景观风貌休闲区、生态园林居住区和综合商贸服务区四个功能区。景区内修整和新建了荷花湾水利风景区、冯安邦将军府、县衙、角楼、四城门及四城门桥、无棣印象、曲院风荷等十八处景观节点,每一个景区都是一段生动的历史人文和优美景致,都吸引着游人的兴致和目光,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意离去,忘记了细细落下的春雨,却有一股炽热的火焰从心底升腾起来。
初审编辑:刘蕊蕊
责任编辑: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