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卢志强
作者:祁连县民族中学 郑兴林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带着“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党史学习。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持续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求突破上下功夫。作为援青教师,我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更加理解了援青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带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快速提升的光荣使命。通过深入了解两地的民俗风情异同,探索开展工作的突破口,在扎实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党史学习的重大意义。
山东与青海两地有着经济类型、风俗习惯、民族信仰等很多差异,照搬山东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时会出现水土不服,效果不佳。经过教育探索实践,我发现走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子才是根本,当看到援青教师黄丽芳的工作纪实美篇《鲁青有约同研共赢,滨州市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举办滨州祁连首次网络教研活动》被祁连县民族中学校长杨德文转发到学校工作群里,迎来了全校教师的一致点赞,感受到了援青支教工作被当地高度认可,也让我初步探寻到真诚爱心付出是融化一切沟通屏障的能量源泉,在创新改变中实现发展是得到认可的关键。
如果说爱心是奠定交流的基石,是援青价值的突破口,是落实党中央支援西部地区奠定了坚实如磐的基石,那么创新改变就是援青支教的最大价值。
援青工作不仅是“输血”,更应该是“造血”,这也是援青的最终目标。援青教师谨遵滨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金梅提出的‘祁连所需、滨州所能’的原则,与祁连教育同仁一道,持续推进‘组团式’支教帮扶,巩固两地中小学结对成果,密切交流往来,真心真情帮扶,助推祁连教育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之余,利用各种平台为当地老师“传经送道”,援青教师在祁连县教育系统第一小组第三季度“党建联盟”活动上以《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为题,做了一次起点高、接地气、受益众的讲座。
我认为,真正把输血工作放在心上,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才是最有价值的,将促进祁连教育的行稳致远放到首位,就能换来当地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和接收,也一定能通过“真心真情帮扶”,用爱去熔化各种差异,实现“助推祁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
滨州第四批援青干部、祁连县教育局副局长周福忠传达了援青教师履职期间“六个一”活动的要求。在支教期间内,在受援学校上一节公开示范课;至少带一名新入职“徒弟”;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开展一次送教上门;在《海北教育》上发表一篇专业性学术文章;给当地教育提出一次建设性意见、建议。援青教师创造性地完成“六个一”要求,甚至拓展到七个一、八个一……通过实际行动,将援青工作成效外显,变“输血”为“造血”,把援青工作的成果扎根青海、融入祁连,也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师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可谓一举多得。
来到青海,我也是快速过三关(高原反应关、语言关、生活关),零过渡,融入祁连县民族中学,与当地师生培养感谢,建立友谊,实现自己跟当地师生相互接纳的愿望。
祁连的天气变化无常,下午还是大晴天,傍晚就下起了大雨,八年级十二班的一名学生在教学楼门口徘徊不定,我经过询问知道她家离校较远,又没有带伞,正为如何回家犯愁。我立刻将雨伞给了孩子,她担心地问:“老师,你怎么回去?”,我说:“我住的近,很快就到了,你赶紧回家吧”。小致对学生的关心,大到维护民族团结,我将这项要求细化到工作内外,将真诚的爱心化作对学生关注的眼神、关心的语言、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行动。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励当地的孩子爱上学习,焕发学习源动力,我也处处为当地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贡献绵薄之力。我是这样做的,广大援青老师也都是这样做的。像盛庆港老师将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引入到民中,提高这里的班级管理水平;杜永太老师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主动承担起学校社团的工作,拓展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李芳芳老师把自己多年经验形成的单词记忆技巧传授给学生和当地的同行,减轻孩子们记忆单词的枯燥和烦恼等等,大家都在用真心和爱心对待援青工作,换来的是创新与改变,是学生、教师的有效发展。
爱心传递因为创新改变实现当地教育发展的“逆袭”。就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给滨州市人民政府发去了感谢信。感谢滨州市对祁连的教育援建,滨州一中海北民族班成绩再创新高。
“郑老师: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您是我们的动力,我们会更快更强的加速度冲击知识的高峰”“亲爱的物理老师:明天就是教师节,首先我祝您教师节快乐,工作顺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感谢老师您的辛勤付出,也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无比关心。再次祝郑老师节日快乐!”“亲爱的物理老师: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师恩永难忘,祝老师节日快乐!教诲如春风 师恩深似海,祝老师节日快乐!”……援青教师们收到了学生偷偷放在老师办公桌上一张张用青涩语言书写的爱心卡片。看到这些卡片,心里暖暖的,就是因为自己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的改变,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这为我们更好完成援青任务,打了一针强心剂,也更坚定了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之路的信念。
作为一名援青党员教师,通过学习党史,使我明确了支教的初心使命;通过学习党史,使我理解了援青工作的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通过学习党史,更加坚定了做好援青工作的信心;通过学习党史,使我明确了工作的方向。我今后还会一如既往全面深入地学习党史,常学常新,明理力行,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让党史融入并指引今后方方面面的工作,相信打牢爱心基石,通过我们全体援青教师团队协作、真心付出、不断创新,一定能实现自己援青的郑重承诺。
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卢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