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宋静涵
伊怡乳业设备一流拥有世界先进生产线
【主持人】请宋总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
【嘉宾 宋广辉】 山东伊怡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乳制品的中型企业,隶属于邹平福海集团公司,始建于2001年4月。公司地处邹平县九户镇;公司占地100余亩,总投资5000余万元。目前公司已具备液体乳(灭菌乳)、饮料(蛋白饮料类、其他饮料)两类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公司还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乳制品HACCP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所使用生产设备均为国内国际一流水平,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瑞典利乐砖生产线和法国百利包生产线等5条生产线。
【网友陆小果】宋总您好,听说你们是滨州市唯一一家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乳制品企业,想
问一下贵公司采取哪写管理措施,保证产品安全可靠?
【嘉宾 宋广辉】首先坚决执行国家对乳制品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热情服务和监督指导,严格按照质检总局119号公告的要求,健全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从鲜奶收购到乳品的加工和销售都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公司行政办和技术质量部负责收集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法律法规清单被不断更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乳制品行业准入条件》、《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在公司得到深入学习和贯彻,同时,以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公司的制度、操作规程和内控标准等60多个,使原辅料采购、乳品加工到产品出厂都有据可依,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部门深入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主持人】宋总,我们地方监管部门为我们企业发展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嘉宾 宋广辉】食品生产许可证是保障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在我企业“乳制品和饮料”换证前,当地质监部门的许可技术骨干在深入我企业,指导我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帮助其联系省、市质监局,为我企业顺利取证提供便利。同时通过质检部门召开的履责报告,让我企业及时发现内部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近年来,当地质监部门本着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是第一位的原则,每年与我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沟通,定期对企业生产情况进行检查,指出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企业传达新的法律法规信息,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深得我企业的信任和好评。
消费者需根据自身情况挑选乳制品
【网友我爱吃饼干】宋总您好,请问乳制品都有哪些种类?
【嘉宾 宋广辉】乳制品是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大体可分为以下几大类:液体乳类(例如杀菌乳、灭菌乳);乳粉类(例如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炼乳类(例如全脂淡炼乳、全脂加糖炼乳等);乳脂肪类(例如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干酪类(例如原干酪、再制干酪);还有其他乳制品类(例如干酪素、乳糖、乳清粉等)。
【网友天天向上】宋总您好,细分起来,乳制品的种类非常多。您建议我们平常如何挑选合适自己的乳制品呢?
【嘉宾 宋广辉】这位网友问的好,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好回答,有句话叫白菜萝卜、各有所爱。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需求也不一样,比如说儿童,喝纯奶及酸奶比较好,这类产品的营养成分都相对比较高,对儿童生长发育较好,同时老年人身体大都缺钙,也适合饮用纯奶及酸奶,能够补钙以及其它营养成分。从风味口感上来说,蛋白饮料口感比较好,酸酸甜甜,营养价值呢也要比其他的饮料要好。
科学引用纯牛奶才能有好吸收
【网友会飞的鱼】宋总您好,我为什么一喝纯牛奶就会闹肚子呢?
【嘉宾 宋广辉】有的人饮用牛奶后出现“不适”。这是体内缺乏消化乳糖必需的乳糖酶引起的,称为“乳糖不耐症”。该症相当普遍,特别是亚洲人乳糖酶缺乏发生率比较高。牛奶中所含的乳糖是一种双糖,因为分子太大,要在小肠中消化成较小的葡萄糖及半乳糖才能穿过肠壁进入血管被吸收。但当小肠中的乳糖酶未能发挥作用时,乳糖就在大肠内发酵,大约半小时至2小时内出现胀气、腹痛、呕吐或拉肚子等症状。 建议这位网友,平常饮用纯牛奶的时候,每次少喝勤喝,这样体内的乳糖酶,能够被重新唤醒,慢慢的就不会再喝纯奶时闹肚子了。
【网友家天下】宋总,请给我们介绍一下,牛奶的饮用的注意事项吧?
【嘉宾 宋广辉】 饮用牛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项: 1) 不可空腹喝牛奶。最好喝牛奶前先吃点东西或边吃食物边饮用,以降低乳糖的浓度,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 2) 避免与茶水同饮。乳糖中含有丰富的钙离子,茶叶中鞣酸会阻碍钙离子的吸收。 3) 不宜采用铜器加热。铜能加速对维生素C的破坏,并对牛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因而会加速营养的损失。正规企业销售的鲜奶已经过科学灭菌,不必加热即可饮用。如天气冷时需加热,则以40℃-50℃为宜。 4) 喝牛奶时,忌同含植酸的食物(如菠菜)同食,以免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网友风轻云淡】 宋总您好,牛奶是不是越浓越稠了质量才好?
【嘉宾 宋广辉】 部分消费者有一种错误的牛奶消费观念,认为香、浓的牛奶才是好牛奶,他们在习惯了这种不自然的风味之后,喝真正的纯鲜牛奶反而说是掺水的。正是“当假的成了真的,真的也变成假的”。大家如果有时间,非常欢迎大家到我们公司牧场去看一下,我请大家喝刚刚从牛肚子里挤下来的牛奶是什么滋味。选择牛奶时,以牛奶表面的“稀”、“稠”作为判断牛奶质量的标准,其实是一大误区。
从原料到生产,严格控制质量
【网友我爱生活】宋总您好,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就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导致的。贵公司的原料奶是如何保障质量的?
【嘉宾 宋广辉】公司产品包括纯牛奶和含乳饮料,产品结构决定了公司的原料主要是鲜牛奶,目前公司拥有9个自控奶牛养殖小区,奶农500余户,奶牛存栏量达3000多头,实现了集中饲养、统一管理、机械化挤奶和统一收购。 运输过程中实施“铅封交接单管理制度”,鲜奶运输采用专用的不锈钢保温槽车,针对运输的过程,公司设计了一次性铅封,每个奶车每天对应唯一的铅封号,配合“生鲜奶交接单”,每个牧场的牛奶从牧场装奶开始到运输、到进厂检验和收购等各个环节都处于监控状态,确保了生鲜奶在运输收购环节的安全,同时,每批合格牛奶留样2天,确保生鲜奶质量有可追溯性。 在进货检验中按照要求逐批把关,为了确保原料奶的质量,公司不仅严格按照ISO9001和HACCP进行规范生产和检测,同时,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收购的生鲜乳进行感官、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等22个项目检验,特设13道检测过程关:做到了原料奶的批批检验,拒绝不合格奶源进入工厂,确保所收购的生鲜乳符合GB 19301-2010要求,并对相关检验查验记录进行妥善保存2年以上。
【网友松果】乳品生产过程中怎样进行质量控制的?想了解一下?
【嘉宾 宋广辉】 我公司拥有完善的生产和检测设备,5条瑞典利乐公司全自动无菌灌装生产线,日产产品可达160吨,生产纯牛奶、花色奶和乳饮料等系列产品,车间按照不同功能划分不同清洁区:一般清洁区、准清洁区和清洁区,并且规定了不同的卫生要求。 建立了《HACCP计划》来进行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管理,明确了生产工艺中的各关键控制点,包括包装物的接收、原奶贮存、标准化、巴氏杀菌、UHT灭菌、无菌灌装,通过制定和实施HACCP计划对各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控制,对生产过程的每一个CCP点制定了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并配备了相应的品控人员在线控制,并定期取样到品控中心检测分析,对出现关键限值偏差的质控点立即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过程产品的合格。 建立了《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对生产各工段、工序进行卫生管理,明确了对各工段的环境卫生、人员卫生、设备卫生的规范,保证生产环境的前提条件符合,有效防止人流物流的交叉污染,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交叉污染。并对参与生产经营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体检不合格不得上岗。生产设备采用全自动CIP清洗系统,对生产设备及物料管道进行清洗消毒、保证设备的内部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建立了《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明确了对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报废等制度,以保证设备的正产运转,生产能够有效运行。 建立了《过程检验制度》对各个工序的半成品进行过程检验和控制,包括生产使用的原料奶,每一步工序完成的半成品都进行检验,以确保不合格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并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操作不当,质量隐患及时进行制止和消除,将质量安全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网友在水一方】宋总,咱们公司是怎么检验三聚氰胺的?
【嘉宾 宋广辉】我们公司三聚氰胺的检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液相色谱法,使用的液相色谱仪是美国戴安公司的,另一种是胶体金试剂条法,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精度都能达到2.5mg/kg。
乳制品事故频发要从自身找原因
【网友千寻】宋总,请问市场上食品添加剂品种比较多,乳品添加剂是否应用也很广泛,企业是怎样控制的?
【嘉宾 宋广辉】 我们公司对需要添加辅料进行配料的含乳饮料类产品,严格按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添加剂,品控部定期对使用原料进行筛选筛查、自查自纠、做好内部监督,严控添加剂的使用品种和添加数量在标准范围内,并随时根据新要求及时做好修订,保证食品添加剂不超范围、超量使用,同时,在配料过程一人操作一人复核,防止误操作引起的投料错误。而且,通过HACCP体系的导入,对每个产品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关键控制点,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和非食用物质的进入。
【网友专吃鱼的猫】您好宋总,您认为乳制品事故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嘉宾 宋广辉】 从企业角度出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企业利益驱动。2、乳品生产的确是个良心活,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助推了中国当前的乳品安全问题发生。3、乳品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企业逃避监管的侥幸心理,是食品安全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重要原因。4、科技水平仍相对落后, 食品行业标准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