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峰
10月17日,滨城区人民法院干警李乔雅在滨州中院举办的第三期“理论学习面对面”主题论坛中荣获一等奖。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近年来,滨城法院行政庭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抓前端、治未病”,延伸行政审判职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谱写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新篇章。
司法办案,为民当先。滨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居民饮水安全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某些居民小区现制现售饮水机取水口暴露在外、机身生锈、安装环境脏乱差,存在极大健康隐患。检察机关认为相关行政机关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遂提起公益诉讼。审理过程中,针对被诉问题,滨城区人民法院及时与被告单位沟通发出司法建议,行政机关积极整改,后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水务专家组成的第三方评估小组评估,最终认定被诉问题已完成全面整改,人民群众终于喝上了“放心水”。
司法为民是滨城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始终坚持的原则。滨城区人民法院秉持“如我在诉”理念,不断改进司法作风,优化诉讼服务,在导诉台设立专门窗口,公开办公电话,做到来电必接、有问必答;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宣传行政许可、行政登记等法律知识,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滨城区人民法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建立“执行+救助”机制,在集中执行过程中,上门为申请人发放司法救助金,免去当事人来回奔波之苦,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
公平正义不是人民法院的独角戏,法治政府需要府院联动大合唱。为发挥“1+1>2”的效能,滨城区人民法院联合司法局建立了“行政主导,司法终局”的行政争议化解模式,深化府院联动,共解群众难题。
2023年,滨城区某街道办事处一村的5名村民集体向滨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称结婚证登记错了,要求撤销婚姻登记。这些结婚证大多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放的,时间跨度大,经办人早已不在,查清事实难度很大,而且这件事看似简单,但涉及面大,除了这5户村民,可能还潜伏着一大批相同情况的村民,即便纠正了这些错误,还会有其他类似案件继续流向法院,简单“一判了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仅要解决一案,更要化解一片。全面梳理案情后,滨城区人民法院主动与民政和当地街道办、村委会联系核实,法官带队到村里走访排查,最终确定婚姻登记错误是历史原因导致。为了快速解决问题,滨城区人民法院向民政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其重新审查并作出处理。行政机关及时研究,依法撤销错误登记并重新作出登记,不仅让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两口子得到官方认证,更是把未来存在的婚姻、继承等隐患问题扼杀于萌芽中。
府院联动是化解行政争议的金钥匙。为了让这把金钥匙更加好用、管用,滨城区人民法院探索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讲好庭审观摩“关键一课”,开展行政执法“每季一题”,实行司法建议“一案一提”,努力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助推器”。2024年7月28日,滨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对近三年行政执法进行全面体检、对症开方,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府院联动协奏曲更加动听、响亮。
既要和解,又不和稀泥。今年年初,贾某开车时被交警查出酒驾并作出行政处罚,但贾某不服,说自己并没有喝酒,酒精浓度高是因为吃了速效救心丸导致,并把交警支队告到法院。鉴于事件比较简单、争议比较集中,案件分流到行政和解中心先行处理。孰是孰非,一验便知。了解案情后,和解员与贾某及交警部门联系还原现场。测验当日,法官、和解员和区政府工作人员现场见证,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交警支队工作人员带领贾某前往其之前买药的药店购买速效救心丸,现场见证之下,贾某将同等剂量的药服下,等待十五分钟以后开始酒精检测。经检测,单纯服用速效救心丸仅导致血液酒精浓度升高至每百毫升4毫克,远远达不到酒驾标准。铁证面前,贾某无话可说,和解员和法官“趁热打铁”、释法说理,贾某心服口服、主动撤诉。
一纸判决,或许能够了结当事人争议,却不一定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为了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滨城区人民法院依托行政审前和解中心,贯彻落实“穿透式”审判思维,建立了全流程和解机制。诉前,倾听研判、理清事实、多方协调摸清争议焦点,一对一沟通促和解;诉中,协调联动、多管齐下,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面对面交流促化解;判后,督促引导、跟进履行,督导行政机关及时纠偏纠错,肩并肩指导促规范。
行政审判一手托着“民”,一手托着“官”,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大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滨城法院将不断转变审判理念,深化府院联动,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力促进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双赢多赢共赢,为全市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滨城行政审判智慧和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