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三化”促“五全”铸“五安 市中街道未来小区点亮心安“枫”景

2024-08-08 09:09:41 来源:  作者:

  大众网记者 卢志强 郭峰 通讯员 李靖霄 滨州报道

  滨城区市中街道积极响应全市“心安城市”建设,围绕“平安是基、心安是魂”理念,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培养未来小区“心安细胞”,通过抓“三化”促“五全”铸“五安”,着力打造群众此心安处的“吾乡”。

  “三化”联动,着力打造心安小区新“枫”光。

  网格化治理让心安更有“力”。搭建强有力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同步构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三级网格架构,推行网格党支部书记与网格长、党小组长与楼道长“一肩挑”,把党建引领融入网格化管理全过程。精细化服务让心安更有“情”。聚焦居民群众“要什么”,梳理出6类17项群众需求清单;聚焦小区资源“有什么”,制定30项“资源清单”;聚焦小区服务“做什么”,形成45项“服务清单”,通过清单式管理、动态化销号,着力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让心安更有“智”。依托“红色蜂巢智汇市中”小程序,搭建起居民、网格员、小区、共驻共建单位之间合作桥梁,实现110余项服务资源统筹统管统用。

  “五全”推进,着力树立心安小区新“枫”范。

  区域自治全覆盖。通过《未来小区居民公约》“一约”引导,“向前一步”议事会和“红格议事会”“两会”协商,强化百姓议事团、道德评议团、法律守护团、阳光服务团“四团”服务,凝聚居民、“两新”、“双报到”单位等N方力量,着力构建“124N”区域自治新模式,推动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一老一小全关爱。老有颐养,链接医疗资源下沉小区,建设医保服务站、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云平台、开设长者食堂,解决老人看病、养老、就餐难题。幼有善育,创新家庭式托育模式、设立毛毛虫巴士站点,由家长轮流护送孩子,减轻年轻家庭看孩接娃负担。困难群体全帮扶。授人以鱼,建立“街道—社区—小区”三级联动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群监测预警,救助小区内条件符合人员4户7人。授人以渔,聚焦低收入群体、年轻宝妈灵活就业突出问题,搭建“小区微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17人,人均月增收2700余元。心理健康全关注。与市人民医院开展合作,建设心语驿站,通过每月2次免费心理咨询,累计服务居民210余人次,着力提高居民心适指数,营造安心、舒心生活氛围。五是志愿服务全参与。搭建“社工+志愿服务”互融平台,与阳光社工、众智社工等专业组织开展合作,通过持续擦亮“幸福来敲门”等特色品牌,孵化志愿服务队7支,累计服务群众530余人次。

  “五安”铸就,着力展现心安小区新“枫”貌。

  在这里,“安身”有所归,“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全年刑事及治安案件零发生率的生活环境,让“身安”的高线更加筑牢。在这里,“安业”有所为,春星服饰、串珠、布老虎等10余家企业竞相求才的充分就业,让“业安”的实现,更加满足。在这里,“安居”有所栖,“绿居车路提升、红色物业优质、邻里关系和谐”的居住环境,让“居安”的实现,更加充分。在这里,“安康”有所依,“养老就医、看娃接孩、文娱健身”的多元服务,让“康安”的实现,更有保障。在这里,“安心”有所乐,“矛盾助推化解,郁结助以宣泄、心理助帮疏导、心态助趋平和”的精神关爱,让“心安”的实现更可持续。当前,未来小区已纳入滨城区第一批“心安小区”示范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