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卢志强
大众网记者 李伟 滨州报道
电影《第二十条》由真实司法案例改编,以司法机关长期关注和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为基础进行了生动演绎。近日,滨城区人民法院青年研习社成员发表观影感悟,激励广大青年干警在司法实践中不忘法治初心、弘扬社会正气,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争先奋进、砥砺前行。
滨北法庭法官助理刘启航:影片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影片中反复出现也紧扣主题的“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判污染的是整个水源”“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等金句振聋发聩,令人印象深刻。看完影片后,我时常在想,代入电影主角,听证会上的那段慷慨陈词是否会出现,自己又会作何选择。总的来说,影片中正当防卫条款的唤醒,实际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当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审理案件应做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另外,影片不仅有法律与道德的讨论与反思,也有关于职业与家庭如何平衡的思考。人生路很长,一方面需要在职业生涯上努力奋斗,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家庭与内心世界的平衡。在将来面对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案件中,或压力,或困难,当不忘法治初心理想,时刻保持对法律和道德的敬畏之心,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努力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执行局法官助理 景居峰:法不是冰冷的逻辑,良法善治,法是冰冷的,治可以有温度。所以,我们需要有善治的思维,更需要有善治的环境,而这种善治的环境需要每一个法律人营造。所谓的治,其实就是司法。很多人认为,法律人的工作就是简单的适用法条,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正如霍姆斯说:“法律人不仅仅是法律科学的传播者,而且是可以根据任何给定的事实、使用复杂的和灵活的工具达到不同的结果的人。”这里面强调的是法律人的价值判断问题,以及法的适用问题。正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执行者是人,是人就具有价值判断,就会对法律作相应的价值解读。若是在法律执行过程中,执法者对法条仅仅是机械地理解,做冷冰冰的法条宣读者,从不考虑法律背后的精神,只是按照既定的思维,习惯性机械化地套用法条,法律就只是冰冷的逻辑。法律维护的是公平正义,法律存在的意义也是公平正义,完全的公平和平等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公正可以在法律的程序和努力的状态下实现。良法善治,最为根本的是司法过程中不要违背人民的情感期待,更不要违背一般的法律认识。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卢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