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杨倩倩
责任编辑:卢志强
滨州市滨城区彭李街道积极响应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的号召部署,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和空间资源供给,构建起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创建机制,倾力打造“友好学府 童声柒待”儿童友好社区品牌,按照“一核两翼四驱”的工作思路统筹儿童友好社区规划建设。“一核”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依托社区党建阵地,构筑友好家园;“两翼”即汇聚各方合力开展多元服务,搭建“童议”平台赋能社区治理;“四驱” 即发挥各方力量,划分了文化驱动、教育驱动、社工驱动、自我驱动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儿童友好服务内涵。
为更好地实现全环境立德育人、树人,彭李街道积极拓宽社会各方合作新途径,创新构建起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家校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关注儿童健康,共同助力儿童成长发展。
“童”心协力——
全力激发家庭教育主动性
完善家庭社区主阵地,街道27个社区成立家长学校,邀请专业力量,不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好家庭好家风好家教宣讲、父母课堂、未成年人安全保护等各类家长课程或主题活动,因地制宜打造“家门口的课程”。2023年累计培训家长910余人次,引导家长科学养育子女,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开展社区“能人”拜访活动,号召热心公益的社区优秀家长参与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中来,成立爷爷奶奶顾问团、爸爸妈妈助力团等,助力儿童全方位成长。
“童”聚一堂——
打造校外综合实训基地
丽景新园与滨州实验学校仅一路之隔,是滨州实验学校的主要生源区,为此,充分发挥家校社互联共建资源力量,在丽景新园儿童友好社区量身打造青少年校外实训基地,设置社会体验区、个性展示区、综合游戏区和室内活动区多个功能区,邀请蓝天救援队、时保雅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联合驻地学校开展各类青少年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享受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儿童友好社区打造为强化教育的校外阵地、拓展实践的重要基地和链接资源的枢纽平台。
共话“童”事——
举办校长接待日活动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两大重要场所,社区作为其中的“传送带”,连接着家长与学校,对共建儿童教育成长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彭李街道以儿童友好社区为媒介,邀请当地校长、教务主任等校领导赴社区参加“校长接待日”活动,与儿童、家长、社工面对面,围绕孩子的学习生活、家校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为家长们及时解答各类教育问题,对于社区创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教育等话题也进行了深入交流。自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参与儿童及家长共计150余人次,共提出各类意见建议20余条,均得到及时答复和解决。
“童”话未来——
化身社区“当家小能手”
儿童是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充分发挥儿童友好社区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彭李街道成立儿童观察团与“红领巾”志愿服务队,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推进和睦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截至目前,儿童友好社区“小小志愿者”成员已有百余人,“小领袖们”纷纷化身观察员和调研员,手拿笔记本,在网格员、社工的带领下走进小区,以独特的“一米视角”发现不文明现象、安全隐患等问题并认真记录。小小观察团成员们大胆发声,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内儿童活动空间的“差异化布局”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共同探讨基层治理等问题,不定期开展“我为小区治理贡献一份力”等主题行动,真实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实践、社区治理中来。
初审编辑:杨倩倩
责任编辑:卢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