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杨倩倩
责任编辑:卢志强
今年以来,滨城区市场监管局以创建省质量强区为切入点,夯实质量基础,提升品牌层次,抢占标准高地,深化质量共治,激发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区域质量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市对县区政府质量工作评议中,滨城区连续三年获得A级评定。今年以来,全区共有5家企业上榜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品牌价值总计105.15亿,同比增长34%,其中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全市唯一一家获“2023亚洲名优品牌奖”的企业。
激励+监管 精准施策提高滨城质量“内驱力”
(一)完善激励政策。出台《滨城区品牌培育激励办法》,在市级奖补基础上进行区级奖补,涵盖企业品牌、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22项内容,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动力。今年以来,共为11家企业申请并发放各类质量补贴178万元,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
(二)强化质量监管执法。围绕事关民生安全的食品、危化品等领域开展质量安全抽检,组织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风险隐患排查,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强制性认证认可生产企业全面摸排,督促企业按要求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案件31件,抽检全区在售成品油样品229批次,其中车用柴油83批次、汽油146批次、车用尿素8批次,由专业检验机构检测并及时公示。累计抽检各类工业产品、日用消费品379批次,立案查处质量不合格违法案件19起。
(三)夯实质量工作基础。依托市级滨智享NQI+服务云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强制计量检定在用燃油加油机油枪共1550条,调试并校准加油站合计23家,对129家企业3518块在用压力表进行计量检定,对2家商超的12批次商品进行定量包装检查。组织企业开展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共指导帮助全福元公司、滨医附院、姜玉坤眼镜3家单位获得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培育+选树 优化服务提升滨城品牌“含金量”
(一)服务有温度。充分发挥产业、区位等优势,开展夯实基础—优化流程—提升品质—审核把关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今年以来,共筛选50家优质企业建立品牌培育库,鼓励其中15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实施品牌创建,引导15家优势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为20家潜力企业开展品牌培训。
(二)宣传有力度。深入开展“品牌日”“质量月”等品牌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质量品牌和先进质量理念,推动企业参与品牌价值评价。今年以来,共组织质量宣传5场,悬挂主题标语3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800份,辐射群众1000余人,为企业解答品牌申报等方面问题260余条。
(三)帮扶有精度。施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定期走访、汇总企业需求,对申报企业开展专人对接、定向指导,有目的、有重点、有特色地帮助完善申报材料。今年以来,全区共有5家企业上榜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品牌价值总计105.15亿,同比增长34%,其中九环石油机械入选本批“好品山东”企业。
研制+立项 创新突破亮出滨城标准“话语权”
(一)突出重点领域。聚焦工业、服务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按照“建设一个,示范一批”思路,推动滨城区总工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试点项目。今年以来,新立项省级标准化试点、山东省标准创新型企业、山东省原创技术标准项目各1项。
(二)聚焦项目服务。围绕项目建设方向,积极开展送标准进企业活动,先后深入海燕家政等标准化项目建设单位宣传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在标准体系构建、制修订、项目建设等方面跟踪服务,促进示范试点单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今年以来,验收通过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项,另有1项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完成立项公示,2项国家级试点提交中期评估申请,2项省级试点提交验收申请。
(三)促进标准创新。围绕全市标准化工作要点,落实《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域标准化创新发展助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实施意见》(滨政发〔2022〕10号),推动企事业单位对接标委会,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标准成果。今年以来,辖区企事业单位发布自我声明标准385项,参与制修订各级标准16项,涵盖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2项等。
(通讯员:张岩)
初审编辑:杨倩倩
责任编辑:卢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