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卫生健康服务举措加速落地 全方位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2024-01-03 10:48: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卢志强

  大众网记者 卢志强 通讯员 陈晓菲 滨州报道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近年来,滨城区着眼于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卫生健康事业不断迈向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夯实服务根基,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条件为目标,做强区级医院“龙头”、做实基层卫生院“枢纽”、做牢村卫生室“兜底”,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三级网络建设。投资1.81亿元,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建成投用区传染病救治中心、区人民医院病房楼、医技楼、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服务楼,完成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投资2.5亿元,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改造工程,新建3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楼,提升改造5个乡镇卫生院门诊楼,新(改扩)建业务用房4.6万平方米,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价值8000余万元的CT、DR、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投资260万元,为一体化村卫生室配备康复理疗、智慧随访、心电图机、除颤仪、血液分析仪及针具、灸疗等设备,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深化服务内涵,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迸发活力。门诊挂号“一站式服务”,看病就医“一码通行”,床边结算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滨城区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攻坚突破,从优化看病就医流程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老百姓就医体验感倍增。深入开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六送六进六提升”健康促进等三项行动,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措施,4.9万名患者受益;两家区级医院7个科室开展延时门诊服务,为3880名患者服务;门诊“七个一”贴心服务让1.68万名群众获益;基层就诊率占比72.32%,同比上升3.39个百分点,“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区”的分级诊疗目标初步实现。

  完善服务体系,打造中医药服务发展新高地。在三河湖镇卫生院中医馆,村民张大爷因患关节炎十多年,现在经常到家门口的三河湖镇卫生院中医馆接受针灸治疗,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让他赞不绝口。滨城区打造区、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区级综合医院及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目前,全区现有中医医疗机构 76 家,其中,中医专科医院 3 家、中医类诊所7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 个,乡镇卫生院 3 个,一体化村卫生室 100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45 个,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中医药服务。

  优化服务模式,绘就“一老一小”幸福地图。滨城区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切入点,整合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一社区、一个家、一张床”,已经成为全区卫生健康精细服务的缩影。182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下沉一线,为全区7.34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达82.55%,提供老年人需要提供健康咨询、健康评价、预约、转诊、上门巡诊、家庭病床、中医保健等服务。充分利用中心城区优势,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探索建立了老年医学科延伸设立、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社会资本参与、居家服务医养结合、居家社区智慧健康养老等医养结合“六种模式”。目前,滨城区医养结合机构5家,公立医疗机构12家,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滨城区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区委、区政府“1+8+1”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体系和区政府“12149”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推进落实。创建2家省级、6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并建成全市首家公建民营社区托育机构。目前,滨城区开展托育服务机构61家,总托位数3085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88个,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今年,滨城区被命名为首批省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婴幼儿照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卢志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