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李丽娟
大众网记者 卢志强 张鹏 通讯员 周洪月 滨州报道
滨城区人社局以政府调解中心为核心,狠抓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社区、企业调解组织,打造街道、区域、行业、社区、企业多元调解队伍,滨城区街道、区域、行业三级调解中心同步建立,矛盾纠纷受理实现“一站式”衔接。
街道权益保障中心劳资矛盾“就近办”
乡镇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行政机构,熟悉属地企业、工地用工和劳动者权益维护情况,具有处置劳资矛盾“近、快、准” 的独特优势。滨城区积极创建街道权益保障中心,市中街道、市西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加挂权益保障中心牌子)先后获得全国、全省“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街道权益保障中心以解决劳动者的“急难愁盼”事、烦“薪”忧“酬”事为工作重点,线下打造维权接待大厅,设立维权信箱、公布维权电话,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立维权专栏,随时有调解员、仲裁员、工作人员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规避了以前基层权益保障组织分散,劳动者维权东奔西跑的状况,最大程度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有事您找我、事情我办好”。
商圈争议调解中心维权保障“马上办”
随着滨城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壮大,万达商圈、吾悦商圈、渤海国际商圈作为区域内重要商业中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此就业。为进一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当好劳动者维权“娘家人”,滨城区人社局携手各大商圈,共建商圈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下沉人社部门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职能,构建调解、监察、仲裁“三位一体”的劳资纠纷基层化解机制,旨在实现维权保障“马上办”。与其他调解组织相比,商圈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及时解决劳动者权益问题,使矛盾纠纷调解达到了效率高、靶向精准、当事人满意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劳资矛盾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发挥“稳定器”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企业及整个地区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新业态调解委员会为民服务“一次办”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递、代驾、外卖、网络直播等新业态行业占比不断提高。为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滨城区在滨州市最具活力、业态最丰富、人气最旺盛的商圈—渤海国际商圈,设立“正青春·新业态调解委员会”,通过打造全链条权益维护模式,提高新业态领域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全方位、零距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护航”。“正青春·新业态调解委员会”依托青春面对面工作室,全力打造“一次办”新业态劳动纠纷化解品牌,为新业态劳动者维权开辟“绿色通道”,为用人单位与新业态从业人员搭建起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沟通平台,委员会在接收到劳动纠纷案件之后,调解员积极了解案件详情,邀请双方当事人到工作室进行调解,使新业态劳动争议面对面化解,取得“案结、事了、人和”的满意效果。
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