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三河湖镇:“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 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2023-11-13 14:4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郭峰

  大众网记者 卢志强 张鹏 滨州报道

  “家门口坐上公交车后,40多分钟就能到滨州市城区,便捷又安全。”三河湖镇吉赵村村民吉红星将土特产搬上农村公交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在过去,他想都不敢想,土特产只能自己用人力车拉到集市上去卖,好东西不新鲜,也买不上好价钱。现在他是上午把土特产送进城,下午就能下地干活。

  要致富,先修路,一条路能兴旺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乡村里每一条道路都相连、相通,形成乡村振兴“大动脉”。

  2023年,三河湖镇抢抓机遇,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持续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镇农村公路通达、顺畅、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条件大幅度改善,并计划再利用一年的时间全部完成辖区内农村公路的拓宽改造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近年来,三河湖镇以打造乡村振兴“产业路”、便民服务“智慧路”、风景优美“生态路”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绿色、路景交融、融产入路”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针,勠力同心,持续攻坚,探索走出了一条交通路网“高速度”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协调并进的发展之路。2023年投资2300万元,建设完成全长31.4公里,惠及36个行政村、26000余名群众的“四好”农村路。

  “四好”农村公路的建成使镇域各产业点无障碍衔接,有效促进产业四好联结,形成了“三小三大”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小昆虫大循环。通过高效畅通的“四好”农村公路,畅通了餐厨垃圾运输,建成江北地区五类昆虫科教研基地,探索开展了“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养殖黄粉虫,户年均获益15000元。二是小鱼钩大民生。借助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 “乐钓人”渔具生产基地布局完善全镇9处辐射网点,解决土地全域托管下的劳动力二次就业增收,月人均增收2000元。三是小秸秆大利用。借力道路交通优势,建成滨城区首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处置中心,项目覆盖三河湖,杨柳雪,滨北3个乡镇街道近100个村、10万亩耕地秸秆,可综合处理玉米秸秆2万吨,实现碳减排2.4万吨,农户可以在秸秆综合处理中实现亩均增收300元,废弃物增值420元,有效破解环境整治和秸秆禁烧难题。

  从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到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从出行基本靠双脚,到现在的抬脚上车;从曾经的交通闭塞、偏远落后,到如今的畅通无阻。目前,三河湖镇境内拥有省道8公里、县道20公里、乡道58.9公里,农村公路140公里。已经形成了一张315省道贯穿东西,堡金路、徒骇河大坝路纵贯南北,“2横7纵”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干支相连、村村相通的交通网络。

  下一步,三河湖镇将结合三河湖镇处于滨州市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三河交汇的自然禀赋优势,加快形成以省道为中心、县乡道为节点,覆盖自然村、连接乡村旅游点的近郊生态旅游服务网络,在大力发展美丽乡村近郊游服务的同时,同步发展产业振兴物流网络,拓宽三河湖韭菜、馨湖葡萄等产品外销渠道,带动农村物流业发展,推动农村电商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卢志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