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董姝婧
责任编辑:卢志强
在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暖‘杨’善助党员服务队”每季度低保对象走访探视中,赵李新村李延松的母亲眼含热泪表示感谢:“多亏有政府救助,我们老两口啥也不懂,要不是你们帮着我们全家办上低保,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生活呢。”今年32岁的李延松,2013年因智力二级残疾被纳入低保。2020年,尚店社区民政救助协理员在走访中发现其父母体弱多病,失去劳动能力,家庭陷入困境,协理员们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反馈给镇民政所,民政所经过调查核实后按政策将李延松的父母也纳入了低保。2022年,赵李新村党支部根据人社部门乡村公益岗的政策,经村内评议公示,为李延松提供了上岗机会,每月可通过他自己的劳动领到836元的岗位补贴。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还享受到了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政府代缴、特困基金项目、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红利,李延松本人还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杨柳雪镇根植红色文化,将“诚信”与社会救助相融合,不断加大“诚信救助”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在申请社会救助时签订诚信承诺书,以诚信救助促精准救助,确保了“应保尽保”“进退有序”。
据了解,近年来,杨柳雪镇兜牢保障底线、提高服务水平,打造“红旗领航 暖‘杨’善助”社会救助品牌。通过拓宽救助范围,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探索主动发现机制,汇集民政、残联、医保、人社等救助部门救助数据,实现救助信息互联互通,使救助工作更加公平高效。持续织密救助网格,延伸服务,在所有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站(点),结合村内党员、包村干部、网格员、公益岗位等配齐配全社会救助协理员及“暖‘杨’善助”党员服务队。建立完善党员干部包保制度及定期走访探视工作制度,及时掌握走访对象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帮助解决相关急难问题。镇民政所按季度组织开展社区(村)社会救助专题培训,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对政策的了解掌握,提高了业务经办能力。实现救助模式由“上门求助”向“救助上门”的转变,救助理念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有精度的救助服务。
在困难群众日常申报社会救助的基础上,杨柳雪镇明确每月9日为“诚救你·主动申报日”,各级社会救助协理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集中帮办代办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低保边缘家庭、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等事项的申报,2022年以来,通过精准研判,及时纳入低保73户130人,低保边缘家庭纳入低保14户,低保儿童转事实无人抚养5人,办理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共计103人次,镇级互助金救助16人次,共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09700元。
下一步,杨柳雪镇将结合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行动,创新村社、村企等多种共富模式,以智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等7个现代农业项目为依托,鼓励困难人群、帮扶对象参加就业培训,将短期临时的解困变为长效稳定的帮扶,将“兜得住”变为“兜得好”,擘画社会救助美丽新画卷。
初审编辑:董姝婧
责任编辑:卢志强